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 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 7÷11= 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2题。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O,其余的数都是9的那个倍数。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作业:
  一、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 2÷7=
  3÷7= 4÷7=
  5÷7= 6÷7=
  二、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
  批 注
  教学(后记)反思: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1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汇报:
  ①2台1小时 2÷3=0.4(公顷) 1台1小时 0.4÷2=0.2(公顷)
  ②1台3小时 2÷2=0.6(公顷) 1台1小时 0.6÷3=0.2(公顷)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装东西时,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9题。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思路: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网站目录投稿: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