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我的大学》写作背景 在阿廖沙所生活的时代,俄国正处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此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前夕,社会处于黑暗的统治之下。在大革命发生之前,俄国处于封建思想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特别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由于人们生活的拮据,偷窃已经在农村成为一种风气,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已经不择手段,完全不在意道德与伦理的约束。这时期儿童的生活更加困难,他们没有钱去接受教育,只能靠拾荒为生,沦落街头。正是这样的社会生活现状,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完全败在了生计上,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亲情、爱情与友情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高尔基《我的大学》赏析 《我的大学》将农民的愚蠢、落后、无知、卑鄙、野蛮、残暴、势利等丑恶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之愤怒、哀叹、惋惜。在当时俄国社会不怕农民沉默,就怕农民从众,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美德,缺乏自己的价值判断。一个农民是善良的,但是一群农民就可能变成群氓,好人一心一意想帮着他们改变现状,他们去反过来伤害好人。在当时想要触动农民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想要改变他们的奴性是难之又难的,对于思想观念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使用休克疗法,必须要先改变他们的经济基础,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才不会做无用功。对于当时俄国社会知识分子的惨痛遭遇,也让读者潸然泪下,革命者不能让人们饿着肚子去正义明道,必须要给予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知识分子的力量太过薄弱,他们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没有群众基础,最后惨遭工人迫害,连自己都无法保护自己,这样的自相残杀让读者为之悲痛。《我的大学》以阿廖沙在社会这个大学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给读者生动地展现了俄罗斯旧社会的腐朽之势和当时人性的丑恶,血淋淋的历史告诉读者知识才是力量。 在《我的大学》这部作品中,阿廖沙以及周围人的生活都很不幸,如果非要给这种不幸找一个原因,那大概就是那个社会的生活环境了。在这部作品中,高尔基着重于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进行描写,通过对这些小市民人物的描写,将社会与人性的病态表现了出来,因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正是作者表达思想与观点的重要切入点。在这部作品中,阿廖沙是童年高尔基的化身,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逝了,母亲一个人带着阿廖沙回到了娘家。但当他们回到外公外婆家之后,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开始吵着要分家,他们生怕母亲来分夺他们的财产。在这之后,作品围绕着外公外婆家里的这些人展开了小说的叙述,充分地将小市民的自私自利、人情冷漠表现了出来。 [3]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