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价值观建设进程及其特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价值观建设经历了持续推进的三个阶段。其建设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其特点表现为价值观体系上比较均衡,重视"创新"和"追求卓越","诚信"价值观依然受到尊崇,对员工有较高的要求,但"领导行为"价值观虽没有凸现出来。随着我国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家越来越重视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改革开放;企业价值观;建设进程;特点
  一、企业价值观建设的三个阶段
  中国企业的价值观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深化,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商品化意识阶段(1978–1992年)。这一阶段是企业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的,其特征集中表现为企业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越来越倾向于按照商品经济规律经营和管理企业。
  第二阶段:市场化意识阶段(1992–2000年)。随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价值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进行理性思考,在重视企业商品化、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企业的市场化主体地位和市场化经营方向。
  第三阶段:全方位开放意识阶段(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企业开始全面参与世界贸易进程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虽然商品和市场仍然在企业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概念和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入WTO对于中国企业的真正意义是赋予了所有企业完全的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真正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的竞争市场和诸多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从企业文化角度审视,这一阶段的企业价值观侧重于强调立足全球化市场的价值取向和面向世界范围内竞争对手的全方位开放。这种企业价值观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1]
  二、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状态
  高中华等人在对100 家中国500 强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企业价值观分为外部激励、外部约束,内部激励和内部约束4 种类型的陈述要素。根据其不同类型的要素特点,按照Q 型分层聚类法将价值观陈述内容划分为7种导向,分别是:外部激励、内部约束、内部激励、内部激励+外部激励、外部激励+内部约束+内部激励、内部约束+外部约束+内部激励、外部约束+内部激励。7种导向又对应包括社会责任、道德、思想性、绩效、自我实现、自主性、灵活性、纪律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要素,根据不同的价值观要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体系。根据2010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作者对比分析了其中的100家企业关于价值观的陈述和企业排名变化。结果显示,与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相比,有明确价值观陈述的企业从42家增加到了65家。其中有明确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从28家增加到了42家。没有任何价值观表述的企业从32家减少到了3家。如果从企业排名看,有77家企业继续保持着500强地位,40家企业名次有所上升,只有23家企业被淘汰出500强之列。[2]
  客观地讲,从企业价值观建设水平看,总体上中国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开始成型,数量不少的企业已经度过了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了追求生存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阶段。但在四种类型的价值导向中,不同的企业则表现出不同的追求,反映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也有不同的特点。相对而言,第四种类型的企业价值观,即内部激励型导向下的企业在500强中的数量较高,达85%。这种类型的企业重视内部激励,容易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形成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第二种类型,即外部约束型价值观导向的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只占62%。这类企业突出了外部约束的价值导向,但缺乏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型的约束,容易导致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竞争优势受到影响。还有一些企业将几种价值观类型结合起来,既重视对内约束和内部激励,也强调企业的外部激励和外部约束,并不断向其成员传递企业所期望的行为规范,引导员工在不违背企业伦理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3]。
  杨杏利用教育部课题组开发的"中国企业家基础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112名企业家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取向整体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点,对价值观诸维度的认同程度依次为品格追求、事业成就、法律法规、金钱权力。其中金钱权力属于负性的价值取向。[4]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许多优秀企业在价值观建设方面都比较注重诚实守信、品牌为本、鼓励创新、利己利他。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提供的资料,我国企业对诚信原则的认识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当受访者被问到目前经营环境对那类企业有利时,大约有60%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对信用好的企业有利,只有不到20%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对信用差的企业有利。从企业经营效果来看,被评为A级及以上信用的企业中,盈利者达到69.3%以上。关于企业经营者的职业素质,多达63.6%的受访者选择了"诚实守信"。[5]事实上,一些优秀的企业也自觉地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经营实践中。如早在2002年,海尔、联想、同仁堂等十多家企业已签署了《北京宣言》,承诺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诚实守信,服务为本。努力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遵守市场规范和秩序。[6]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不仅把"诚信"视为一种长效投资,还身体力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诚实待人,以德服人,并积极倡导"不赶时髦,不搞形式,不讲假话,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7]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则认为:"诚信共享是联想文化的根本。‘诚实做人,注重信誉;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是联想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8]不难看出,中国已有相当一批优秀企业不仅坚持诚信为本的价值观,而且将这种价值观落实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此外,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利他意识等都有了明显增强。据有关部门对北上广三市的数百位民营企业家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家在选择竞争手段时,往往更多地倾向于质量、服务、价格等方式。其中,首选比例最高的上海达82%,最低的北京也有59.8%。[9]企业经营者选择"勇于创新"的比重位居第一,达47.7%,比处于第二位的"敬业"高出12.5个百分点。[10]高达86.2%的被访企业提出,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会将社会声誉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11]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企业价值观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与社会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这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曾经的乳品业巨头三鹿集团,高喊"为了大众的营养健康而不懈进取"的口号,并将"诚信、和谐、创新、责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然而,一场"三聚氰胺"事件却让这样一个拥有150亿元人民币品牌价值的乳品业龙头轰然倒下。该事件中三鹿集团的一系列做法与其倡导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当企业价值观与其经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该企业的决策者并未将"诚信"、"责任"等价值观作为最高原则,而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事件被媒体揭露后,公司董事长田文华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真诚面对事实,而是搞所谓的"危机公关",并试图通过投放广告影响媒体报道和消费者判断。这种企图蒙混过关的做法,事实上已经严重践踏了企业价值观,也泯灭了基本的良知。当今天我们再次将视角瞄准三鹿集团曾经提出的企业文化及其价值观时,显而易见,该公司所谓的"诚信、和谐、创新、责任",不过是空洞的说教而已。"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企业价值观的严重扭曲。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历史上无数先贤曾将诚信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并由诸如老子的《道德经》之类的不朽之作问世。而一些企业管理者却为了追逐一己私利,置企业应有的伦理道德于不顾,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的结局,这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和付出更多的努力。[12]此外,近年经常在各种媒体中报道的诸如一些企业的商业欺诈行为、造假问题、唯利是图等,不仅对企业诚信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影响到社会的道德基础。有人曾在"银广夏事件"发生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一次又一次的违规和造假事件不断出现在中国的股市时,需要让我们反思的已经不再是如何对事件制造者进行道德评判,而是对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毋庸讳言,日趋严重的诚信危机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且正在挑战社会的承受能力。[13]这些问题既是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畸形问题,必须从全社会价值体系重构的高度寻求认识和解决的途径。另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还较为普遍地存在价值观表述和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现象,由此导致企业价值观建设因缺乏群众基础而难以形成真正的精神动力,也难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14]
  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几个特点
  有人分别从员工奉献、员工发展、和谐、领导行为、实用主义、奖赏、顾客导向、未来导向、创新和结果导向等10个维度对世界上若干著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都偏重于员工发展、和谐、顾客导向三个维度。其中,顾客导向价值观频次最高。而我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则集中在员工贡献、和谐、顾客导向、创新和未来导向5个维度。从中外企业价值观集中频次来看,"顾客导向"、"和谐"、"创新"、"未来导向"等价值观受到普遍重视,说明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外企业都比较重视市场评价,重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重视构建和谐双赢的企业经营环境,重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关注。在对待员工的价值取向方面,国外一些著名企业比较重视"员工发展",我国企业则突出"员工贡献",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但却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前者强调的是组织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突出了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人本主义"价值导向;后者则表明受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倡导员工"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等价值观来实现"人本"管理。[15]显然,从中外企业价值观的比较来看,既有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共同特点,也有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价值观建设的个性差异。结合中国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实践,我们大体可以将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建设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价值观体系的要素分布比较均衡,大部分企业都把10个维度中的若干个作为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第二,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较强,普遍比较重视"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第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要求依然对企业和企业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诚信"、"和谐"的价值观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将遵守社会道德准则看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并积极承担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第四,严格管理和规范管理的价值取向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严肃认真"的员工受到企业和企业家的认可。第五,"领导行为"的价值观虽然未能凸现出来,但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格局的形成,企业家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竞争意识将日渐成为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解析与建构:企业价值观解读[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40–44.
  [2][3]高中华,吴春波,李超平.100家中国500强企业价值观导向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12):1748–1754,1771.
  [4]杨杏.当代企业经营者价值取向的状况与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08):82–85.
  [5]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2(05):95–103.
  [6]向世界进军——北京宣言[N].中国质量报,2002,9,3.
  [7]鲁冠球.靠诚实守信提升企业的价值[J].企业管理,2001(10):49–50.
  [8]中国企业家诚信十问[N].中国经营报,2002,3,25.
  [9]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当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对激励与约束问题看法的调查——199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1997(04):119–132.
  [10]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1(04):71–80.
  [11]施星辉.企业公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企业家,2003(01):81–84.
  [12]李宏勋,贵树兰.从三聚氰胺事件看中国企业的管理道德问题[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33–36.
  [13]魏建等.谁为我们担保——诚信危机在中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26.
  [14][15]许利华.世界著名企业核心价值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52–54,34–35.
网站目录投稿: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