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纵观这些年中国市场的变化,各种经济要素都在不断扩大规模影响,市场要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参与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呈现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金融市场潜力还很大的,但是主体参与者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市场行为可能会因为竞争出现某种经济问题,金融制度的有效建立也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带领下,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是直线上升,已经进入一个生产动力的旺季阶段,在每一次的生产活动中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交流产生,而这样的活力经济也是给更多的金融制度的建立很大压力,但同时也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排斥;金融包容;普惠金融制度;发展背景;金融主体 金融体制的建设并非易事,在真正的经济市场上,经济主体想要在金融市场上不受到资金流入流出限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其实是阻碍了经营者投资的机会,这也就迫使金融市场进行调整改革,这是在金融排斥下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要求,要求寻找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这时候普惠金融制度的建立也就显得很及时了,它和救助性的国家金融政策不同,它不依赖于国家的政策补贴,也不是寻求外力帮助,它是根据市场情况,针对金融排斥问题进行具体对策的制定。 一、金融排斥与金融包容 其实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是影响造成金融排斥的一大重要因素,回顾几十年前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初因为战略的制定,一部分地区因为种种的原因成为改革开放的优先发展对象,国家政策大力帮扶,全民动员支持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分出重点行业进行支持帮扶,为了发展进行市场秩序,金融秩序的配套建立。 (一)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排斥 但是在一些微观的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未被列入重点的区域,行业就被拒之门外,被金融市场所排斥,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另外金融排斥很明显的现象是它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参与并不热衷,尤其是第一产业。尽管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农民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都是较低的,远远无法和第二产业相比。而且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农业基本上是作为一个牺牲品在对第二产业进行帮扶,农民的农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限制,在市场上流通却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价值的作用规律进行买卖交易,尽管说这是一个牵扯甚广的问题,有一定的原因所在,但是不可避免的,农业的加入也是金融排斥的对象。这样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短期时间内也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二)金融制度结构与金融排斥 金融制度的产生和服务对象都是一体的,那么就是经济增长战略。在具体的经济战略下的金融制度的结构就会不可避免的对一部分产业和主体产生排斥。但是有鉴于这样的金融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市场的要求,目的都是为了经济的增长,方针大方向自然是有它必然的道理,市场的发展也证明这是有效率的,有成效的。但是针对金融排斥出现的问题,想要市场经济进行更好的,稳定的发展,给市场经济新的动力,让更多的交易主体,流动资金进入市场,但是现实问题是,如果想让金融制度结构做出改变,并为保证变动的结果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不会影响现有金融制度下的主体成长,可能会是一个较为艰难的任务。 (三)市场结构特征与金融排斥 金融市场对于金融排斥的影响有具体好几个方面,根据资金流动的不同去向,市场动态的相应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动态反应,这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针对银行储蓄的影响分析。由于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偏低,完全跟不上物價上涨的速度,市民将钱存进去就几乎是免费提供资金来源,所以储蓄率越来越偏低,资金的流向主要都是那几个方面,所以民众们将资金越来越往民间融资的方向发展。第二就是国家贷款的帮扶对象条件的固定,国家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真正可以创造社会效益的长远性项目会进行贷款帮扶,但是由于市场的混乱,所以针对这些项目需要仔细进行调查,对市场未来前景进行调研,但是这需要体制机制的建立进行项目调查,筛选出真正得知贷款帮扶的项目。第三就是针对贷款的利率高低进行分析。针对一些前景较好,技术和人才等基础条件方面较好的项目,贷款利率其实是有一定的下降的空间的,但是针对一些信用,前景方面都风险的项目,融资和贷款问题就会更大一点。这种定义标准化其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它会因为标准化之外的东西,将一些项目拒之门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金融排斥。 二、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制度结构 综合以上金融排斥,金融包容问题和要求,对普惠金融制度机构进行建设上的讨论,分析它的主要功能性和服务对象。在这里要分清它和其他信贷的区别,不能将它和一般的信贷问题混为一谈,更不能盲目的将以往的解决理念解决方案照搬照用,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认识到它是一个主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功能上和主体上都是独立的,需要详细分析的。 (一)功能定位与普惠金融制度结构 以上针对普惠金融制度的功能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稍作描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呈上,必然会遇到瓶颈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动力进行推动,焕发市场经济的第二春。而普惠金融制度结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这个目标,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面对金融市场风险的方面,可以分散风险,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在面对金融资源的方面,可有有效的合理分配资源,不会出现资源向同一方面过度倾斜,出现资源上旱涝不均的局面。这样其实也是对市场的发展保持稳定的推动力。在贷款对象方面,不会让贷款帮扶一味的投向高资产,发展稳定的企业,避免统一标准将某些企业打死,造成新型产业的夭折,错失了市场发展新主体的出现。在面对金融市场的参与性上,普惠金融制度结构的原则是提倡多元化,避免一头独大,希望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多做创新,为金融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上多做贡献,在这一点上的提倡,每个人都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成为经济市场发展的推动者。 (二)交易主体与普惠金融制度结构 在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才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动力和推动者,但是主体的参与者,现在多是偏向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被排斥的群体是很大的一部分人群。在地域上的排斥,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体因为交通信息的不便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性并不强,同时低收入人群等也是诸如此类的原因被排斥在外。但是这些对于金融市场参与性的需求性也是很高,在平时的转账支付,企业经济活动的投资,保险理财的需要都是不容忽视的点,所以在普惠金融产品的提供上一定要以需求为指向标,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要认识到,单纯以金融市场作为支撑是不稳定的,多于单一的支撑都是存在风险的。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下,应当还是应当向政府政策性的帮扶进行寻求帮助。 三、结论 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下,应当适时进行改革变化,普惠金融制度的建立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产生的。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遇到瓶颈障碍的情况下,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在面对金融排斥下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应该适时进行。对于市场金融包容的要求尽力进行满足。这其实解决的不仅仅是是市场主体对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难点重点进行的突破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金龙,乔成云.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互动发展[J].新视野,2014(5):14-16. [2]许英杰,石颖.中国普惠金融实践发展、现状及方向[J].西南金融,2014(6):28-30. [3]娄飞鹏.金融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4(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