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称评定可以尝试低阶多级


  最近与一位校长聊天,谈到教师职称评定问题,他认为目前的职称评定方法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后的懈怠,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拼搏,小学教师上了副高,中学教师到了正高,就不想再奋斗了,不是强烈要求上些没有考试压力的副科,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尽管他们才50左右。二是虽然不少教师已经具备升高一级职称的条件,但因职称名额的限制,只得耐心等待,面对排队冗长,短期难见希望,在选择上不是等看见希望再努力冲刺,就是决定干脆放弃,往往呈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状态。
  教师职评的初衷是用"荣誉+待遇"的杠杆,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而今天似乎没能够充分显示其"激励"的正面效应。尽管公认的两大拦路虎——论文和英语,已经得到修正。
  众所周知,制度办法本身总是具有滞后性,所以我们不要期望职称评定改革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不过,如果我们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不断解决不断克服,相信职称评定一定会越来越接近本质和中心。
  对于我的校长朋友发现的问题,笔者以为,对现有职称评定做一些微调,实施"低阶多级",或许能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为缓解名额问题引起的职称排队现象,不妨将"级差"变小。譬如,在中级和副高之间增设"副高后备""准副高"两个小台阶,使原来的高登变成低坡度缓进,当然需要通过顶层设计,通过一定的渠道有区分地解决相对应的待遇问题,这个设想才可以实施。
  也许有人担心,这样一增加,会不会增加职评的工作频次和难度?其实,如果设计得当,不但不会增加职评负担,反而在递进中降低了"大跨度"跳跃带来的同事、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
  可以这样做,在尽量保障职评制度连续性的基础上,凡是按照考核细则评定达到"副高准入"控制线的,都可以进入"副高后备",而"准副高"以及"副高"一般就直接从下一级中遴选,不再是年复一年广调查,广撒网,重复登记,也不需要层层级级都要做职评材料,进入上一级只看是否有"增值部分","增值"是否达到标准就行。讲到此,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不又演变成了新的"论资排辈"?不要担心,如果您一下子达到"准副高"甚至"副高"的档次,完全可以"破格"跃升,毕竟破格的是极少数。
  对职称做这样一个微调,教师做出了成绩就可以提升相应的待遇,并且还有"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在前面等待着,即使不能够大跨度升入理想的最高层次,只要努力也可以有次低层次的荣誉和待遇,谁还会不努力呢?
  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展开,副高与正高之间同样具有了激励性,"经验+能力+体力"教学骨干,自然不会年纪尚可就"躺在功劳簿"上,他们会继续奉献智慧和精力,既为荣誉也为待遇。
  如果再进一步,打破"副高"与"正高"之间或自然或潜意识间形成的"壁垒",占教师大多数的小学幼儿园、农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将会空前的提高并不是"空中楼阁"。
  职评是为了激励,但也不能失去"人性美"。对在教育上无私奉献了一辈子,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的教育"老黄牛",在其教育生涯真正到站的前夕,提高一小步,给予"温暖"的职称体现,也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网站目录投稿: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