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笔墨当随时代在历史痕迹下刻画中日文化交流的印章


  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作品中彰显的精神,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途径。只有走出国门,汲取各国文化精髓,才能创作出跨时代的、具有世界包容性的作品。
  一张巨大的书案上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数枚材质不同的印章,毛笔、砚台、颜料、宣纸等各种书画材料,也整齐有序的次第摆放。一本厚厚的画册被风轻轻抚动,牡丹、紫檀、兰花、菊花四时绽放。或浓墨重彩,或意境飘扬的书法与绘画卷轴,悬挂在雪白的墙壁 上。
  放置着文房四宝的书房是吴越传承发扬海派艺术的圣地,也是他渲染后代文化底蕴的地方。"我桌子上有很多印章,我的外孙女特别喜欢拿起来看,她还小,肯定看不懂印章图案的意思,但是这种艺术氛围可以给她一种很好的教育。"
  刚过耳顺之年的吴越,喜欢怀抱不满两岁的外孙女,穿行在1995年建成的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水墨轻重、色彩分类、画面布局、书法种类,吴越不断向咿呀学语的外孙女重复着中国书画的意境和精髓,希望天真无邪的她可以耳濡目染中国文化的种种元素。
  "我五岁前,是在爷爷身边长大,从小,我爷爷就是这么跟我讲的。所以我现在每天都要给外孙女讲,听不懂不要紧,这种传统文化元素从小要有所灌输。"
  世家也许就是世世沿袭,代代传承,作为著名艺术家吴昌硕的子孙,吴越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海派艺术的传承和中国文化的弘扬。
  挑灯夜读 传承家学
  1958年出生的吴越是著名艺术家吴昌硕的曾孙,祖父吴东迈、父亲吴长邺都是著名书画家。自幼受艺术熏陶的吴越自然而然的肩负起传承家学、传递家风的责任。"我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每天看到爷爷和父亲进行艺术创作,他们和朋友谈论探讨,以及待人接物的处事做法,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中学毕业后,吴越在上海海丰农场锻炼三年,1980年返回上海,重拾艺术学习,开启了自己的另一个"时代"。吴越告诉《留学》记者,传承诗、书、画、印的艺术,不仅是吴家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的责任。"我父亲要求我们把祖上的艺术继续下去,而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王个簃先生,主动挑起了培养我和我哥哥的义务。"
  就这样,吴越开始跟随曾祖父的学生、父亲的老师—艺术大师王个簃学习书画艺术,五六年间,风华正茂的吴越临帖、写生,流连忘返于上海的大小画展。"那个时候,我白天在上海申江机械厂当工人,工作很紧张,过去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我就利用这一天到王老家里面去求学,工作日的时候,尽量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利用时间学习书画。"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灯光透过窗户,倒映出吴越研读祖上书籍的身 影。
  艺术交流召唤下
  东渡日本
  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建成后,每年接待1500到2000名海外游客,其中,日本来客最多。因为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吴昌硕的艺术不仅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培养出优秀的日本弟子,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改革开放后,不少日本艺术家前往我家拜访家父,想要了解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以及吴家后人的现状。在这过程中,语言成了不小的障碍。"吴越表示,尽管不少汉字是相通的,但语言交流仍旧不便,尤其是艺术领域的专业用语,熟练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语言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1992年,一个机会来到眼前,朝日新闻社邀请吴越前往日本福冈朝日文化中心教授吴昌硕绘画技艺。
  "我父亲那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所以交流的重任压在了我的肩上,我父亲对我说:你去日本,既是学习,也是交流。讲授中华民族优秀的绘画艺术,让吴昌硕先生的故事在日本继续流传,是我们民族的光荣。" 为了能够继续从事中日友好事业,身体力行地发扬中国文化,吴越收拾行囊,告别家乡,东渡日本。
  艺术家与学习者的双重身份
  还未来得及完全适应日本的生活,吴越就投入了紧张的教学生活中。教室里挤满了前来求教的学生,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两个小时,在日本九州各地的朝日文化中心,吴越向慕名前来的两百多名学生悉心教授绘画技法。
  吴越告诉《留学》记者,朝日文化中心跟中国的老年大学有些相似,会有很多老年人前来上课。因为从小学到大学,日本的艺术教科书中关于吴昌硕的书法、绘画、篆刻内容比例很高,能够在日本学习吴氏绘画,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人们还会将子女、亲戚、朋友介绍过来学习。
  授课之余,吴越没有忘记前来日本的初衷,因此,他身兼学生与教師两种身份,除了绘画授课外,还在北九州的YMCA日本语学院学习语言。
  "在语学院里,其他的同学都是20岁左右,我是最年长的一个,是老大哥,但我是学习最努力的一个。"在外学习,要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而自己更应有老大哥的榜样作用,传播正能量。为了提升成绩,吴越每天把日本的主要报纸认真通读,并仔细研究日本历史与文化,了解吴昌硕与日本文化交流史料,就这样,他的日语水平从入学考试的F级,上升到毕业时的A级。
  "没有架子"的吴氏子孙
  在日本学习期间,吴越住在当地的艺术家家中,对于日本的生活和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日本也崇尚优秀和勤奋,所以他们工作学习都很努力,如果要融入其中,做事不能懒惰,要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容纳到这个环境当中。"对于吴越而言,祖辈的影响为他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但作为吴氏子孙,他有责任将传承的基业,更加发扬光大。
  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之余,吴越参观了在日本举办的各种海外艺术展,而来自日本各地的对于吴氏第四代子孙的邀请也源源不断。跋山涉水、仆仆风尘,不论城市与农村,吴越从不推辞,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日本的山山水水。"日本朋友总说,吴氏后代怎么一点架子都没有。"吴越笑着说道。
  由于日本住宅面积有限,故自己的大幅作品较少,小幅作品繁多,吴越因地制宜,将中国各种小品的绘画技法给予指导。而布局、用色、用彩……中国绘画艺术的各类技法他悉数教授、毫不保留。友好、努力、谦逊的性格,使得吴越广泛接触了日本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人士。1992年到1994年,吴越与日本人民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村山富市,日本参议院前议长江田五月都是他的朋友。
  俯仰之间,三年光阴似水而逝,1994年,还在日本的吴越接到父亲的电话:吴昌硕纪念馆将在浦东建立(注:纪念馆初建地为浦东新区的华夏东路,2009年迁至今址陆家嘴东路),能不能带一批日本朋友来上海,让他们亲眼看看上海对文化的重视。
  得益于吴越的广交朋友,在和日本友人师村妙石的共同组织下,1994年9月12日,200多位日本艺术家专程赶来参加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的奠基仪式。
  "民间友好工作,就是要将文化深入到老百姓当中,而中日民间交流更是中日主体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之一,吴越每年都要到前往日本四五次,拜访当年结交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2018年故宫举办吴昌硕艺术展,展览结束后,我把故宫出版的吴昌硕画册赠送给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村山富市去年已经94岁了,身体很好,我把故宫举办吴昌硕展的情况向他讲解,谈了一个多小时,高兴的不得 了。"
  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艺术拒绝闭门造车
  艺术家需要超出常人的丰富情感,异于常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而这一切,需要基本的角色素养、基础的专业修养和起码的内在涵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提高人生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有效方式。"到日本去,结识优秀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理念,这对我们中国画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吴越看来,有容乃大,吸收新鲜的艺术营养,接纳优质元素,给自己增添新的力量,才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吴昌硕先生为例,清末民国时期的环境和条件与现在完全不能相比,但是他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艺术,就前往全国各地交朋友,把各地艺术家的优秀技法吸纳进来。晚年更是身体力行,从西洋油画中汲取营养。"绝不能闭门造车,昌硕先生70岁还学油画呢。"吴越向《留学》记者讲述道。
  艺术大师尚且在学习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更何况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因此,吴越认为即使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学生,也需要走出国门,需要到国外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绘画里边有花鸟、山水、人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壮丽的山水,民族的特性,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民族节日,走出国门的学生要参与其中,这样,自己的艺术作品就会增加新的内容和内涵。"吴越认为,艺术不仅要向老师学习,还要向朋友学习,包括中国朋友、海外朋友,这就是留学的真谛。
  "要广交朋友,充分学习,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面,是画不出好东西的,中国学生一定要开拓视野看世界。"吴越告诉《留学》记者,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彰显的时代精神,对后代而言是一种鼓励,作为海派传人,他希望中国的留学生能够走得更远,看得更广,独具个性,兼容并收,创作出跨时代的,具有世界包容性的作品。
  2019年8月9日,上海吴昌硕海派艺术中心开幕暨吴昌硕五代书画艺术展在上海开幕。生逢盛世,延续五代艺术传承,吴越致力于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弘扬海派艺术,弘扬祖国优秀传统的文化。"文化中心就昌硕先生原来居住的静安区,它不仅可以弘扬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吴越告诉《留学》记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能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他感到很是自豪。
  拎客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桃
  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全集》《吴昌硕作品集》《故宫藏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作为中日交流的代表人物,日本近代书道之父日下部鸣鹤、日本雕刻家朝仓文夫、著名汉学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河井仙郎、长尾甲都对吴昌硕推崇备至,由于其杰出的成就,吴昌硕在日本被称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采访摘要
  Q:《留学》记者
  A:吴越
  Q:您对留学生有什么建议?
  A:留学生涯的朋友圈不要局限于本国同学,有时候留学生眷恋自己的家庭,思念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既然出国了,就要广交海外朋友,如果每天和中国的朋友在一起,是永远讲不好外语的。必须深入国外的环境,和海外的各界人士交朋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还能充分了解海外的风土人情。
  Q:除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外,您还在哪里进行艺术讲座?
  A:我经常到小学、中学里讲课,在上海日本人学校、老年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等进行讲座,2018年赴日本福山书道美术馆、早稻田大学进行讲学和交流,同时我经常去基层文化单位上门服务。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文化的服务员,做好文化服务工作,也是我应尽的职责。
  Q:您会要求自己的后代一定從事艺术工作吗?
  A:吴氏后代并不局限于艺术,我们的家族里还有从事金融、法律、医学等相关工作的,但是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充实了他的本职工作,家族文化艺术的底蕴会帮助他们提升角度、扩大视野,进而对他的工作产生有益影响。
网站目录投稿: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