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罗布泊一直都是神秘的象征,存在很多神秘的现象,又被称作"死亡地带",据悉,1934年曾有人发现一片神秘的古墓,但后消失不见,近期,考古学家通过GPS和Google Eearth的帮助,再次开启了这片墓地的探索,揭开其中的秘密。 在狰狞的罗布泊,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处神秘的墓地。墓的主人死于大约4000年前,但他们的尸体却在干燥的气候下得以保存。这片地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干涸河床处,被称为"小河墓地"。 复旦大学著名遗传学家金力对楼兰遗址的一些木乃伊进行过DNA分析,调查结果称,楼兰木乃伊中的DNA标记证实其有东亚甚至南亚的血统。关于小河墓地,研究小组指出,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们同时拥有着欧洲和西伯利亚的遗传标记,因此推断它们有可能来自于国外。 大多数实验结果表明:一种男性的Y染色体主要集中在东欧,亚洲中部及西伯利亚地区,但在中国却很少见。线粒体DNA,这种负责传递雌性特征的DNA,一条具有西伯利亚的基因特征,另外两条基因在欧洲则极为常见,这两个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很古老,研究团队由此推测:欧洲和西伯利亚人种很可能是4000年前进入塔里木盆地定居,并相互通婚。 塔里木盆地小河流域公墓里发现的木乃伊,年代最为久远。遗传学家用碳14测试分析了木乃伊的DNA,发现最古老的木乃伊有着3980年的历史。 死亡之海"罗布泊七大新发现 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给现代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有些甚至是千古之谜。正因为如此,一代一代的科学家都为之奔波不息,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加木就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在罗布泊殉难的科学家。 在彭加木罗布泊科考殉难3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广州市白云区委、白云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组织开展的重走彭加木探险之路科考活动于11月13日结束,此次科考活动获得"新发现古城遗址"等7项重大发现。 1.小河墓地附近新发现古城遗址#p#分页标题#e# 科考队员发现,它的位置处于小河墓地西北不远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科学家初步认为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可暂定名为"注宾泊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有专家据此认为,这说明注宾城与注宾河用的是同一名字,也说明注宾城与西北边的墨山国和东面的楼兰国的相对位置。 中国著名沙漠研究专家、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说,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类城"或楼兰国都"泥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都提供了证据。 小河文化主要存在于孔雀河流域,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孔雀河下游主河道两岸及河流尾端的三角洲地区,由多组碳14数据表明,小河文化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持续存在的时间约在500—600年上下,到公元前2000年走向衰落,进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或迁移或转化为另外的文化群体,这个时间应该还要晚一些。 2.罗布泊古湖泊"大耳朵"长大 此次野外科考证实了罗布泊古东湖连续向西延伸湖岸线的存在。这一发现表明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仅是"耳朵"状的。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这张照片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由此展开了学术界对"大耳朵"位置、地理结构分布等问题的争论和猜测。 夏训诚说,"大耳朵"就是罗布泊历史时期干涸的湖盆。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期,在雷达图像表现了明确相间的6个条带。明条带为高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湖相沉积层,代表了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p#分页标题#e# 能够透视极端干燥盐壳层的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被罗布泊西湖覆盖的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科考队据此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东湖的北湖岸线存在。这一发现远远超出了"大耳朵"形状,科考队由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这样测算罗布泊古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 3.楼兰古城东有大面积农耕遗迹 通过此次野外表土采样分析,楼兰古城东发现有大面积农耕遗迹的植物孢粉直径大于47微米,这是该地区被认为有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小光表示,通常情况下,国际上认为,直径大于40微米的是粮食作物的孢粉,因此,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此处为耕地事实确凿。 在楼兰古城出土木简纸文书中,有不少反映的是军队屯垦情况的记录。2008年底,夏训诚带领综合考察队在罗布泊考察时,在楼兰古城附近发现了古代农耕遗址,为楼兰屯田提供了新的考古佐证。但由于地表风蚀严重,科考人员尚未发现耕作土壤残留,仅对现存土壤提取了样本,期望能发现种植作物的直接证据。 楼兰古城附近的农耕遗迹同样是科考队员在实地探查卫星图片显示的可疑形状时确认的。这一遗迹位于楼兰遗迹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位置,存有"目"字形和椭圆放射状两种人工灌溉痕迹,干、支、斗、毛各种灌溉渠系依稀可辨。 据夏训诚介绍,楼兰遗迹发现以来,仅存300米×300米的古城,它的地位究竟是古楼兰王国的都城,还是普通兵站,抑或是屯田所?由于周边缺少考古旁证,因此学界存有很大争议,新农耕遗迹的发现或许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秦小光一行此次在楼兰遗址附近的耕地分布区和疑似人工水渠分布区采集到螺壳和干芦苇样本。"至少能通过碳14测年,知道这些水渠存在的年代。"他说。 4.罗布泊为极端环境生物基因库 极度干旱的罗布泊生活着耐高温、耐盐和耐辐射的生物,也因此成为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基因库而得到生物学家们的青睐。 罗布泊地区的动物,参阅前人考察成果,两栖类1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由于罗布泊迅速干涸,动物种类正在逐渐减少。 罗布泊地区现有的植物区系全是荒漠植物,植物种类贫乏,不仅稀少,也缺少特有植物。近100年来,大批植物种类消失,目前仅有13科27属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p#分页标题#e# 罗布泊地区的昆虫,记录有11目,种数在70种以上。在昆虫家族中尤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少见,水龟、龙虱、石蛾、蜻蜒、跳蝽等也可以在水生环境中找到。这类昆虫都会及时的采取休眠方式以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 罗布泊地区还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类群,可能具有重要潜在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此次科考队专业人员在罗布泊不同类型地区,采集样品,带回室内分析。 据悉,国家将在罗布泊实施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项目。 5.罗布泊近万年环境变迁被破解 罗布泊环境的变迁被科学家们破解,在近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这里曾经气候湿润,湖面达数千至近万平方公里,地面植被增加。一万多年来湖水一直处于咸水和半咸水交替状态,期间还曾一度淡化为微咸水。 夏训诚说,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课题破解了罗布泊万年来的环境变迁。 科学家们采取了湖心岩样标本,通过科学手段研究得出结论,环境变化可划分8个阶段,虽然有时环境较好,但始终处于干旱背景下,入湖河流径流的大小对湖泊环境的影响远逊于温度变化的影响;湖区环境最好时期为中世纪。湖泊演变过程中的快速和突变现象明显,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扩张和消退,这是极端干旱气候下宽浅湖泊演化的基本特点。风尘始终是罗布泊沉积重要物源之一,并可据此来恢复不同时期风暴作用的强弱。小河和楼兰等古代文明兴衰的直接原因是河流改道及径流量变化造成环境变化所致,这从唐、宋时期人们再次回到楼兰古城这一事实得到证明。 研究结果表明,距今700年,风暴作用加强,气候干旱,罗布泊进入现代环境的变迁。距今350年以来,罗布泊经历了几次重要事件:1921年,塔里木河经孔雀河入罗布泊,使湖面迅速扩大,直到1942年后开始收缩。1958年大洪水再次充盈罗布泊,并使久旱的东湖再次充水。由于1958年后在孔雀河修建了两个水库,截留了上游来水,因此罗布泊在1962年完全干涸,形成现在的罗布泊盐漠。 6.沙尘暴源区之一 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的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雅丹地貌形成的营力除了传统的风蚀作用大,还存在着流水侵蚀的作用。如龙城雅丹分布区,土丘高约15—20米,除东北风的吹蚀外,附近山区突发性洪水,也对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因侵蚀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蚀的尘土到哪里去了?这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沙尘暴"其实主要是尘而不是沙。根据筑波大学观察资料,塔里木盆地发生沙尘暴,两天以后沙尘可以飘洋过海到达东京上空,可以认为罗布泊地区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另一部分尘土成为西北黄土和昆仑山黄土来源之一。#p#分页标题#e# 7.亚洲内陆干旱中心 据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科研人员赵勇介绍,2009年,在哈密至罗布泊镇,共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收集风速、风向、气压、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首次获得了系统气象资料。其中在罗布泊中心区域的1个自动气象站,还增加了一个有关蒸发的检测项目。此外,这些自动气象站还承担为铁路等提供气象资料的职能。 罗布泊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超过4800毫米以上。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年降水量仅3毫米,而蒸发能力还不到4800毫米。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赵勇说,现在的罗布泊钾盐开发基地,通过人工形成了一个180多平方公里的卤水湖,测得的当地湿度达70%,这对罗布泊周边的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新疆大的气候环境则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