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用?"——我们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它就像一瓢凉水,虽然力量不大,但却足以浇熄我们上一秒的热情与兴奋,与之相伴的是微微的自我怀疑。然而,我们要懂得"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并且"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 1:
大学毕业时,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为什么"硕士是一定要的"?我没问。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的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九个月内就拿到硕士。 博士就麻烦得多,要是不幸遇上贪图廉价人工的指导教授,想把研究生一直留在身边帮忙,那一个博士学位耗掉你十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我就很安然的接受了爸的指示。 "没问题,一个硕士。"我很有精神的覆诵一次,好像柜台后的日本料理师傅。 "而且要念一流的学校。"爸进行第二阶段的指示。 "没问题,一流学校。"师傅覆诵客人点的第二道菜。 我当然很同意"念一流学校"的想法。我在大学四年,整天听我有学问的好友阿笔,不断告诉我西方最厉害的几间大学,到底都厉害在什么地方:柏克莱待了多少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又完成了什么手术、德国的法学博士和美国的有何不同、牛津的研究生吃晚饭时要穿什么、康乃尔的研究生为什么自杀比例最高……聊的都是这一类的事情。 对于在台湾各种烂学校混了十几年的我们来说,没事就把这些知识神殿的名字,在牙齿之间盘弄一番,实在是个方便又悲伤的娱乐。 就像两个台湾的初中男生,翻看着"花花公子"杂志拉页上的金发兔女郎。夹杂着向往和民族的自卑。 2:
爸对学位的指示,已经清楚收到。"一流学校、硕士就好"。 轮到我对爸开出条件了。 有风格的料理师傅,是不会任凭客人想点什么、就做什么的。客人可以要求吃生鱼片,可是有风格的师夫,会决定此刻最适合做生鱼片的,是哪一种鱼。也就是说,你点归你点,未必吃得到。 "爸,我只念我想念的东西喔。" "可以,不要念太多就好。" 爽快。这是爸跟我随着岁月培养出来的默契。各取所需,互蒙其利。 不过,老实说,"我取我需"的状况,似乎比"爸取爸需"的状况,要多那么一两百次吧。 3:
我想念的东西,对一般的台湾爸妈来说,似乎有点怪。 我想学"舞台剧"。 还好我爸不是"一般的台湾爸妈"。 从小到大,爸从来没问过我:"这有什么用?"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我们这个岛上,最受欢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的问:"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最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爸买回家里一件又一件动不动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妈叫裁缝来家里量制一件又一件繁复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没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将,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 "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我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直到,反复确认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文/蔡康永 心理延伸 爱情测试:测试你的单身指数 会员测试:测测你的心灵属性 心理短片:《Most 》桥--奥斯卡最佳短片提名 更多有趣实用的心理学请关注》》》心理学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