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代妃子死后她们的遗物怎么处理


  皇宫中的妃子们,命运各不相同,受了宠的自然就能够拥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更多的却是不受宠的妃子,甚至是极其不起眼的,皇帝也记不住,无人问津的人。她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死了之后就更没有人知道了。不过古人还是比较忌讳死人的,那么这些后宫的妃子们在死了之后,她们所留下来的遗物,比如平常穿的衣服,戴的首饰等等,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指的就是清朝后妃们的首饰。后宫妃嫔在生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日常佩戴的首饰与皇帝太后赏赐的珠宝,生前,后妃们佩戴着这些珠钗翠环在宫廷之中争奇斗艳,死后,这些珠宝却并不会全部随着后妃陪葬。
  一般来说,后妃死后,她们生前没来得及处置的珠宝除了少数会随她们葬入陵寝,大多数都由内廷回收再利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用死人用过的东西是非常不吉利的,更何况皇家富有天下,珠宝而已何必去重复使用呢?清朝并非如此,满洲并不忌讳这些,同时清朝相对来说对于后宫妃嫔要"小气"很多。
  自周天子以来,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不过清朝在皇后之下,仅设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规模上就相当小。嫔之下的庶妃甚至不能拥有独立的居所殿阁。不同等级的妃嫔所能够拥有的首饰佩戴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等级越高拥有的首饰越多。
  只有皇帝宠妃与高级妃嫔会有很多的珠宝首饰,后妃升遐后,如果皇帝对于她们相当宠爱,会将一部分首饰作为陪葬品,与后妃一起葬入陵寝之中长眠地下。
  而大部分首饰珠宝,都会由内务府回收之后集中起来,有所损坏老旧的进行返修塑新,收入皇家库房,准备让皇帝赐给下一位主人。这也是清朝后妃首饰遗物的最主要去向。
  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即使是后宫嫔妃们看起来地位比平常百姓要高,但她们也还是归皇帝私人拥有。
  而皇帝赏赐给嫔妃的金银首饰中,除了金银可以动用外,首饰那些也还是归皇家拥有。也就是说,嫔妃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
  那么,这些首饰在没有拥有权的情况下,如果后妃去世怎么处理?
  回收
  清朝的皇宫制度是最忌讳铺张浪费的,这里我们可以从皇帝平常赏赐群臣一些饭菜就可以知道。因此,后妃去世后,那些首饰有一部分会被皇家收回熔炼。
  毕竟已去世的人的首饰再赏赐给新晋的嫔妃显得不吉利,而那些首饰熔炼后就会被皇家的工匠师傅们重新打造新花样的首饰,这是用来准备让皇帝打赏给另外的妃子的。
  传承
  清朝皇宫有规定,妃子去世前允许保留一些首饰用来流传给她的子女。而有更甚者,一些首饰是孤品,这样的首饰在世上仅有一件,是花费了匠人大量的心血打造的,这是不允许回炉的,也是允许让妃子留给自己的后人作为纪念。
  后宫一些等级高的嫔妃,她们日常所得到的赏赐会比较多,这也说明皇帝对她们更为宠爱,而聆郎满目的首饰大多数会被留下来给自己的女儿添做嫁妆用。
  虽然说公主格格们出嫁不缺好东西,但自己母亲传给女儿的首饰才是真正的母爱,这些首饰在以后传宗接代的日子里会被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历史的记忆。
  陪葬
  首饰陪葬是历来有之,当然,陪葬品又分厚葬和薄葬两种:
  厚葬:
  例如慈禧太后,即便她一直垂帘听政控制国家大权,但她还是不能皇帝的身份入葬。按后宫最高的等级入葬的话,慈禧的陪葬品之多,就是"厚葬"了。
  在孙殿英盗了慈禧的墓后,出土的文物之多令人咂舌,龙泉宝剑、夜明珠、玉白菜以及各种名贵古玩字画等等,均是价值连城,这也让孙殿英大发了一笔横财。
  薄葬:
  后宫妃子也是分等级的,在皇后之下,仅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四妃六嫔以及若干贵人、常在、答应。
  而答应是后宫嫔妃中等级最低的,就连平常享受的俸禄也是最少,甚至她们有的一辈子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一次,更别说皇帝的打赏了。
  但清后宫也算比较人性化,在这些等级较低的嫔妃去世后,为了避免她们在地下孤独,也会给写平常随身的首饰入葬。
  但这些陪葬品少之又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薄葬",毕竟陪葬品少的让人心酸。
网站目录投稿: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