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把杀猪刀,不知挥霍了多少肥猪仔。他们曾是巨人,却被小人物收购;他们曾浮华半生,谈笑间却都灰飞湮灭。那些年我们曾引以为豪的国民造,现在却成了美国进口、德国制造、澳洲原产、韩国原单。当回力黯然,健力宝开始陨落,英雄钢笔开始贱卖,那些蕴含了民族责任感,传递了中华优秀品格的国民品牌,未来,该走向何处?而你,还能记得几个? 一、健力宝 在当长的时间里,健力宝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饮料品牌。游走在饮料与保健品之间的产品定位,让它在广大的城镇市场获得了几何势的爆发增长。彼时怀汉新的太阳神和宗庆后的娃哈哈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与这款东方魔水相比,还是差的太远。所以,在10多年的时间里,健力宝一直是中国销售效益最好、持续销量最稳定的饮料品种之一。 1984年,广东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型运动型饮料配方,推出"健力宝"饮料品牌。当时在众多中国饮料企业中,李经纬是第一个提出用易拉罐包装的,并且其引入的’健康,活力’的保健意识。而就在1984年,健力宝成为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在这一届奥运会,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奥运会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全民的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而健力宝就这样走进了中国民众的视野。在国外,健力宝也被日本媒体誉为"东方魔水"。 1984年健力宝赞助奥运会 从1984年到1989年,健力宝通过"金牌"营销,成功的打造了一个民族品牌,其年销售额也从1984年的345万增长到了1989年的5亿,5年时间增长了140多倍。 健力宝1984-1989销售额 进入90年代的健力宝,势头仍然强劲。1990年投入1600万赞助亚运会,成为民众焦点。 健力宝赞助1990年亚运会 1991年,李经纬策划出"拉环有奖",这一举措直接打开了中国城乡市场。1994年,李经纬甚至还进入美国市场,并动用巨资购进纽约帝国大厦其中整整一层。虽然在美国,健力宝从未获得真正的成功。1996年,健力宝的收入已经突破50亿元,当时的健力宝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饮料第一品牌。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健力宝总部迁到了广州。产品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4月,健力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4项上均排名第一。 广州健力宝大厦 到此,健力宝达到了历史的峰顶。而就在最辉煌的时候,危机也随之而来。 健力宝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其归属问题,健力宝到底是谁的? 很显然,健力宝究其本质是属于三水市政府的。健力宝确实是李经纬一人独立做大的,但在归属权上,健力宝却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李经纬决定把健力宝从三水迁到广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逐步解决企业归属权的问题。然而企业迁址的决定,无疑让三水市政府感觉到"背叛",毕竟,健力宝是三水最大的纳税企业。税源始终是地方政府赖以生存的基础,主政者业绩的最好证明。 之后随着1997年健力宝香港上市方式的被否决,彼时的李经纬与三水市政府的关系已然恶化。在"国退民进"国企产权明晰MBO成为新的政策下,健力宝被三水市政府转让给了当时年仅28岁的资本玩家张海。然而张海并未给健力宝带来大的作用,市场占有率与品牌知名度一路下。 直到2007年统一二度并购并最终成功入主健力宝,它的品牌价值虽然巨大,但企业早已没落。在饮料品类层出不穷的今天,已很难看到健力宝的影子。也许还会有很多人想法设法的购买,但终究不过是为了情怀罢了。至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在2002年因"涉嫌贪污犯罪"被捕,2013年溘然离世,一代传奇也就此陨落。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 在整个80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乡镇企业。他们大多由当地政府出资建造,都曾名动一时,但多数也黯然收场。在进行产权明晰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实现:创始人、国家与企业三者的利益最均衡,考验着无数企业家的智慧。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吧。 前不久的8月28日,在公司32周年庆典上,健力宝品牌发布了新的包装形象,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它重回巅峰的决心。只能说,期待健力宝,以后越走越好吧。 健力宝新包装 二、凤凰牌自行车 创建于1958年5月的"凤凰"品牌,很早就成为国内自行车累计产销量第一的民族品牌。上世纪70年代,大街小巷里"凤凰"牌自行车随处可见。"凤凰"被人们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半个世纪前被喻为"草窝里飞出金凤凰"的凤凰自行车。成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妆。 28杠老凤凰自行车 1958年,上海的267家小厂合并,组建成了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就是凤凰自行车厂的前身。 几年后,由这个厂生产的凤凰牌自行车,开始成为全国名牌,并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量长期名列全国自行车行业第一。1992年,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成立。 1993年,凤凰自行车公司整体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年,凤凰的年生产量跃过了500万辆大关,达到523万辆。 在那时,国内(大陆)出口的自行车有三分之一都是凤凰生产。连续8次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获国家银质奖。 就是这样一家民族企业,却几乎毁在了"联营品牌"的战略上。 凤凰品牌logo 在1986年前后,以凤凰为"龙头",在江苏、浙江、广西、陕西和新疆等地的43个单位,联营组成"凤凰自行车(集团)公司"。 由"联营"带动,凤凰产能迅猛扩张。1989年,整个集团共生产凤凰牌自行车620万辆。 然而随着自行车市场产能过剩,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凤凰的产量逐年下降。那些之前与凤凰合作的小型制造商,在具备了相当的生产能力之后,脱离凤凰宣布单干,开始成为凤凰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把凤凰拖入了低价竞争的泥潭,使其无暇顾及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再加上台资和外资自行车公司乘虚而入,使得凤凰压力倍增。 如今的凤凰,每年的产量徘徊在当年水平,但市场地位已今非昔比。近些年,凤凰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国资委的有意操作下,为了维系上市公司的运营,已逐步向房地产企业转型。而凤凰品牌逐步边缘化,也让很多怀旧人士黯然神伤。那么,在电动车、童车、赛车等方面,凤凰是否有可能涅槃重生,再次谱写传奇呢? 三、回力球鞋 说起"回力"鞋,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甚至"80后"们,无人不知。曾几何时,中国的校园、工厂……满是白遍的"回力"鞋。 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回力鞋厂当时的气派:上世纪40年代中期,回力鞋厂率先派人赴美留学,员工们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学业,带着先进的制鞋技术和设计理念回国,极大提升了回力鞋厂的实力。1948年全运会前夕,回力鞋厂推出新型弓形特质球鞋,他们雇佣飞机飞撒宣传单,一时名声大震。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回力就已经是中国胶鞋业的"第一品牌"。 申报上的回力广告 在1927年7月,杂货店伙计出身的江苏江阴人刘永康与人合资,在上海唐山路开设义昌橡皮制物厂,生产一款"八吉牌"胶鞋。1934年,经改组并易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生产回力牌球鞋。在1935年4月,"回力"牌商标注册。而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回力逐渐被收归国有。在1956年,回力专门为国家男子篮球队研发了"565"高帮篮球鞋,这也是回力最经典的一双篮球鞋,一经推出,立刻成为时尚的象征。 在平均工资为三十几块的七八十年代,回力就敢卖八九块,堪称国内最高档的运动鞋。有很多孩子为拥有一双回力鞋,不但省吃俭用,还积极完成父母制定的学习任务,甚至参加学校专业运动队。 《山楂树之恋》里男主的回力鞋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的强势涌入,打破了"回力"一统江湖的局面。它们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花样繁多,轻易俘虏了众多追求新奇时尚的消费者。而国产的李宁、安踏也随之声名鹊起。彼时,已经70岁的回力如同迟暮的美人、末路的英雄,褪去了所有的光华,静静的躺在批发市场的小摊上在,早已不再是时尚的代名词。 回力鞋厂的工作流程 1994年,回力不得不关掉了第一家生产解放鞋的分厂。从那以后,每一两年关一家,直到2000年,旗下的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门,8600名工人先后"下岗"。 可是,命运似乎很眷顾回力。2005年,法国人派特斯来京学习武术期间,注意到了这双仅售十二元的鞋子,并把它带回了法国,成为欧洲时尚界的宠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网上流传了一张好莱坞电影明星在拍片现场穿回力鞋的照片,一下刮起了经典鞋复古风的时尚潮流。回力品牌也开始逐渐复苏,重新跃入人们的视野。2010年9月回力开出了第一家旗舰店,也大获成功。 这个已在鞋业市场摸爬滚打89年的"回力"品牌,是一段传奇。它经历过鼎盛也直面破产,"浴火重生"的历练让它宠辱不惊,它以坚定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为时代注入新鲜元素。 四、英雄钢笔 今年6月,上海英雄金笔厂度过了它的第85个生日。尽管对外宣称"风采不减当年",但在这个"打字成了工作,写字成了情怀"的年代,出于情怀的怀念并不能拯救已经式微的钢笔产业。 它曾靠一支钢笔,几乎垄断中国市场份额,总资产超过7亿,远销60多个国家地区。同时无数历史大事由它签订,品牌估值可谓无价。 之后,,它开始迅速衰败,从3000多人的大厂到最后不足150人,净资产减少到200多万,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甚至不得不以250万贱卖49%的股份。它是最伟大的民族品牌,也是最没落的国有企业。 英雄logo 1931年学徒出身的浙江奉化人周荆庭,为了打破"中国人生产不了钢笔"的说法,以1.5万银元创办华孚金笔厂,随后更名英雄金笔厂,这标志着随后影响中国85年的英雄牌钢笔的诞生。 1958年"英雄"掀起了赶超美国名牌"派克"金笔的热潮,仅用9个月研发的"英雄100型",从抗漏、圆滑度、间歇书写等11项指标上追赶派克,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为此还拍摄了影片《英雄赶派克》。 电影《英雄赶派克》截图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蓝色涤卡上衣的口袋中插一支英雄钢笔,是知识分子和干部的代表性打扮。英雄钢笔还见证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大事件。如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声明、中国首次APEC会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均由"英雄"签署完成,并多次作为国礼款赠国际友好国度首脑和运动健儿。 英雄笔见证的大事 不仅拥有"英雄"的中国驰名商标,在鼎盛时期,英雄产品占有率接近市场总和的70%,更是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1992年英雄上市之后,总资产曾超过7亿元。可是好景不长,1999年开始,英雄的主营业务开始出现亏损。2001年左右,英雄的业绩下滑严重,"英雄股份"不得不黯然退市。 为了改变每况愈下的境地,英雄曾多次谋变,更是确立了高端化路线。自2007年起,英雄注重开发礼品市场,如大银行的VIP客户礼包、汽车销售礼包喝重要会议指定用笔等。 英雄牌彩笔 但这些努力并未有多少起色,英雄钢笔的销量依然在缩减。2012年11月,英雄集团以250万元的低价转让上海英雄金笔厂49%的股权,不得不让人大有英雄末路之感慨。 有人认为是因为英雄盲目扩张导致了衰败的结果,也有人说是国有体制的僵化致使英雄无法有效改革。但视点君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市场需求的萎缩。当键盘取代了书写,除了书法爱好者和被老师要求使用钢笔的学生,还有多少人视钢笔为必须呢? 结语 没有成功的企业,是有时代的企业。小霸王的消失,波导的没落,太子奶的崩盘,非常可乐的萎靡,熊猫电视机的衰亡.....等等这些曾经被国民基于厚望的品牌,都淹没在了仅仅几十年的商业历史中。是时光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摒弃了流年? 1997年,北大经济学家魏杰曾下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十年,现在的名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公司,他们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行为,乃至所生存的这个世界。那再过20年,又能保留下来几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