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有很多经营之神。从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到索尼的盛田昭夫;从本田汽车的本田宗一郎到京瓷的稻盛和夫,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国内读者不知道的经营之神。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经营之神的公司目前都不被看好。 稻盛在中国拥有众多拥趸,据说比在日本还多,实际上这是中国商业机构炒作的结果,也是国人喜欢跟风的结果。 去年,松下狂亏7000亿日元,索尼靠变卖资产"打造利润"。本田汽车和京瓷尽管未遇危机,但已泯然众企矣,这四家企业的创始人就是全球尽知的日本四大"经营之神"。然而,董事长从不著书立传的丰田汽车,却创出了1.3万亿日元的利润。 按理说,经营之神们的著述和理论,首先应该在他们言传身教过的部下产生效果的,那为什么他们自己的企业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稻盛的"阿米巴"是什么? 稻盛和夫是四大经营之神中唯一还健在的。稻盛现在仍然每次都参加京瓷的董事会,在日本企业界,也很少有人知道京瓷现任CEO名字和业绩。稻盛亲口教了几十年、亲手带了几十年的学生们,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 稻盛在中国拥有众多拥趸,据说比在日本还多,实际上这是中国商业机构炒作的结果,也是国人喜欢跟风的结果。我和稻盛交往已久,从未想过要看看他的书,因为知道他说的那些东西已经很"古老"了。 阿米巴是稻盛经营理念的代表,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的一种精细管理的摸索。在百业待兴、机会云涌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对那些管理人才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阿米巴可以一试。现代经营有一句话叫"You Get What You Measured",也就是说你要得到什么,你就必须衡量什么。阿米巴实际上是一种对项目效益简易快速的测量手段。 测量的单位越小,越能精确地看到每个单位的效率,越能让每个人确切知道自己的绩效,感受到责任的压力。还有,测量单位越小,知道结果就越快,一线的问题就越容易被快速发现,不至于造成致命伤。实际上这种做法在丰田被称为"行灯方式",也是一种把生产线分切成小段,在每段上安装一个灯泡,当生产质量发生问题时,就把那生产线的那一段的灯泡点亮,让有关专家或负责人马上赶往出事地点,及时应对。 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快速反映问题、细化问题的手法,统称为"可视化经营"。 我并不是想说稻盛的阿米巴不对,只是想说那只是科学管理的一个侧面,是他在年轻时,根据他所处的时代和自身条件,总结出来的一个科学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属于更大的理论范畴的一部分,但稻盛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必要知道,他只要在他的那个时代里领先别人就可以取胜。 但是,稻盛却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和永远先进的原理推荐给读者,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不是理论家,他只知道自己怎么做就足够了。他的阿米巴是他自己的阿米巴,他没有必要为别人,更没有义务为下一代人思考科学经营。 天天拼命"活着" 日本曾有很多经营之神。从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到索尼的盛田昭夫;从本田汽车的本田宗一郎到京瓷的稻盛和夫,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国内读者不知道的经营之神。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经营之神的公司目前都不被看好。 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我和丰田总裁张富士夫(现董事长)会餐时的谈话。我问他丰田汽车强大的原因时,他却认真地说:"希望你能帮我们总结一下,因为我一直都在这里工作,做的都是些应该做的事情,不知道和别人有何不同。" 张富士夫之所以和我相识,是因为他向丰田汽车分管销售的董事们分发我的处女作《改进日本的销售》,我在那本书里批评日本的销售业务不进行可视化管理,搞精神至上主义,拉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在经营规模和质量上早已超越索尼和松下的丰田汽车总裁,竟然阅读一个名不见转的中国人的书,并向其董事们推荐,而且在电视上向读者公开推荐。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丰田汽车的可贵之处,他们看的不是知名度,看的是事物的本质,听的是语言里的内容。 丰田汽车里没有经营之神,只有科学,只有虚心,只有认真求实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家,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而为人更是他成功的一小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 稻盛之所以成为稻盛,不是因为他说的"阿米巴",也不是因为他说的"活法",而是因为他不断思考"细节",年过八十还每天拼命地"活着"。这也是所有伟大企业家的共同点。 不要盲信商业机构的炒作 搞企业管理的人,有很多烦恼,对此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在周围没有可以请教的情况,即使有人请教,也不一定值得相信。所以,管理者学些现代经营手法,参考些国外企业家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人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越成功的人,越知名的人,他的话就越值得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炒股时那么容易被所谓巴菲特的理论给忽悠了。说实在的,如果巴菲特和我们的散户处于一样的条件之下的话,他不可能取得现在的这样的收益率。巴菲特真正的强项是别人做不到的,也是他不愿向外界公布的。 那么巴菲特说谎了吗?那也没有。巴菲特还算有良心的人了,起码他没有著书立传、自己把自己奉为股神,他只是不说而已。 但是,一个活人,通过自己的著述和讲课,将自己的经营之道到处传播,甚至远远偏离了经营,讲到哲学和做人等方面,那就有点不自然了。 我之所以能在日本创业并用8年时间实现上市,做到一般土生土长的日本青年都难做到的事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很早就发现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的谬论,发现了他们那些著述里的高调和虚伪。 经营者没有必要为人师表,这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必须承认职员和部下的人格,并承认在人格方面,他们可以远远高于我们。我认识很多日本企业创始人,也认识很多中国企业的创始人,他们都很成功,但有一点我不得不告诉你:他们都不伟大,都很平凡,只是苦难磨练了他们,让他们的胸怀比别人更宽。 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在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自然会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尤其不是来自商业机构热心推荐的那些书里。 (本文作者宋文洲介绍:第一个在日本创业上市中国企业家。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