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社会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南安就业情况为例,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剖析社会新常态下的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困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等等。综合上述问题,提出促进充分就业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现状 就业问题 对策建议
  近年来,南安市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现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对我市就业问题进行探究,为社会新常态下的南安人才建设提供切入口。
  一、当前我市就业现状
  一是就业总体压力较大。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些企业面临停产减产,制造行业需求量下降最为明显,其中鞋服轻纺行业同比下降40%、水暖厨卫行业下降29%、机械装备下降7%。2016年春节后全市需新招工0.94万人,而报名参加招聘会的179家企业岗位缺口仅为4500多人,全市就业压力骤增。此外,我市存在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待遇偏低,与劳动者的期望还有差距,影響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同时,适龄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失业风险加大。
  二是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偏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待遇刚性支出和享受群体加大等因素影响,扩面征缴空间收缩。社保基金长期平衡和安全运行压力逐步加大,群众对提高待遇的诉求和公平性期待越来越强烈。企业要求降低社保费率的呼声日益强烈,选择性参保问题、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偏低,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截止2016年上半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22293人,基金收入22391万元,支出12337万元;失业保险62002人,基金收入1213.72万元,支出90.01万元;工伤保险1089982,,基金收入1286万元,支出1049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116462人,基金收入8617万元,支出6775万元,社保基金压力逐年增加。
  三是人才集聚功能较为薄弱。企业大多分散在乡镇,沿324国道、307和308省道"葡萄串"式发展,水头、石井、官桥、梅山、洪濑等经济总量和城市发展腹地较为狭小;今年我市企业一线工人月平均工资为2500-3500元,技术工人3000-4000元,相对厦门、泉州市区等地差距较大,对80后、90后新生代来说吸引力明显不足。我市在人居环境、工资待遇、交流平台、文化设施等较厦门及深圳、广州及江浙其它大中城市仍有不小差距。这些都是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重要原因。种种原因造成了南安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结构不尽合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业创新--团队引进不足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各部门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尽管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总协调作用,大多部门能够密切联系、互通有无,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就业工作,但仍有个别部门只顾抓中心工作,无心顾及就业工作,大就业观还未形成,对所协助负责项目关注不多,造成就业工作进展较慢。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需要的工作社会不能提供,因而"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尚未有效缓解。同时,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南安,一方面挤占了南安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公共资源,就业人口的供给量大大超过了岗位的需求量。
  三是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偏少。南安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其外贸金融业虽然比较发达,但是缺少实用性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在很多行业没有出现拔尖的特色人才,因此培养富有经济特色的人才十分重要。
  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加大。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待业人口数量的增加。
  五是就业环境亟待优化。当前,在劳动力数量供给大于需求的大环境下,就业环境比较恶劣,就业质量比较低下。企业熟练工短缺与职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增就业人员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不足,择业观念亟待转变。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造成部分人员失业,急需创新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入岗适配问题凸显。
  三、促进充分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的衔接,完善新时期就业创业政策,形成综合性就业政策体系。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保持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稳中有升,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支持小微企业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的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要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健全创业担保贷款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等公共平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完善导师队伍建设,扶持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大本营。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有利于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要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统筹实施"三支一扶"、村官选聘、志愿服务、服务社区等项目,扎实开展转移就业脱贫行动,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和人才智力精准帮扶,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或园区设立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同步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全面实施企业用工调剂计划。
  四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与技工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适应劳动者和企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的原则,着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逐步提高企业技能人才比重,优化技能人才结构。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互联网+"从业创业人员培训。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职业培训的比例,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总之,为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着力在就业创业环境改善、政策扶持、用人单位主导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网站目录投稿: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