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八十一卷。明杨慎撰。明万历十年(1582年)刊刻。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正德六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官、殿试掌卷官等职。他正直敢谏,在明世宗继位后发生的"议大礼"之争中,触怒世宗,受及罚俸、廷杖。嘉靖三年又被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前后达三十四年之久。杨慎以毕生精力从事创作,著作丰饶,达四百余种,今存一百余种。 《升庵全集》分体编次,八十一卷,目录二卷,附年谱二卷。杨慎创作涉及到经学、史学、方志风俗、地理、民族、金石、音韵、书画、文学等各个方面,就文学方面而言又包括诗文、词曲、戏剧、诗话词话、笔记、小说、弹词等等。《升庵全集》只是他的诗文集,而非全集。 杨慎的诗歌成就高于散文,总体说来他前期的作品,刻意追踪前人,受六朝、初唐的影响较深,缺乏创造性,艳情丽曲,宏肆渊博,但偏重体式,内容不够深厚。出贬谪戍云南以后,备尝艰辛,眼界开阔,再加上他雄才博学,诗风有所转变。感慨行旅、抒怀思乡的作品极多,风格渐入苍老。一些咏物写景之作,语言清新绮丽,寄托深广,表现了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作品来看,五言诗不乏优秀篇章,但歌行与七言更为出色,这类作品雄浑蕴藉,工致绮丽,格调高妙。抒发胸臆,感慨时事,包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杨慎以其卓绝的诗才突破拟古主义的束缚,博采汉魏六朝以来诸家之长,兼取民间歌谣之精华,不限一时一格,融会成体,颇多新境。他在明代诗坛上独立门户,以尖新活泼、爽丽真挚、情辞并茂、广博渊雅的创作风格与七子相抗衡,成为明代颇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但由于他是被贬罪臣,又流放边陲,所以其影响在当时远不及李梦阳、何景明等人。 杨慎的诗文集在明清两代多次刊刻,内容编排也不尽相同。重要的版本有以下几种:《升庵先生文集》八十一卷,今存三十五卷目录四卷,明杨有仁辑,万历十年(1582年)张士佩刻本;《(李卓吾先生读)升庵集》二十卷,李贽选编,明末刻本,《(太史)升庵全集》八十一卷,目录二卷,附年谱二卷,明杨有仁辑,清周参元校,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周氏养拙山房刻本;《杨诗所见选》四卷,清张怀泗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太史)升庵遗集》二十六卷,杨金吾辑,王象乾校,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景清堂景明板重刻本,所收均为升庵集外诗文。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王文才选注的《杨慎诗选》,书后附简绍芳所撰《升庵年谱》。适于今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