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是以回忆的方式,和第一人称描述"我"徐福贵一生曲折的经历。 相对而言,陈忠实的《白鹿原》也是描述清末到解放时间的作品。 两者相比,《活着》描写线索单一,从我的角度,表达了,一生命运的不幸。 从败家子将家产输完,把"爹"气死,怀孕的妻子被接回娘家,"我"不幸地被军阀抓走充军,辗转回来后,女儿聋哑,母亲过世。 接着后面,儿子被献血却被抽血抽死,女儿好不容易嫁人后难产而死,从娘家回来妻子得了软骨病,后悲伤的死去。 再后来,女婿被石板压死,小孙子吃豆子被撑死,结局"我"就和一头牛相依为伴。 主人公的悲惨和时代息息相关,在清末民国军阀混乱,到解放后大跃进、文革时期的大背景下,一个小人物命运曲折,也反映了混乱时代的残酷。 总体说来,这部小说透露着时代的悲剧,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一种沉重的悲伤气氛。 而相比《白鹿原》的多主题,多层次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 而又让我联想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描述的苦难,是一种积极面对,去拥抱的乐观精神,又是很大的不同。 《活着》这部作品,正如作者余华在序言中写到,是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故事要传达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