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自媒体并不是真正的自媒体,我们还是更加热爱KOL网红。 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写过很多关于网络运营(更多的是由微信运营小伙伴的困惑引起的)中内容运营的文章,但是看起来小伙伴们依旧在为内容的创作,粉丝的增长而苦恼! 一直以来,我都一贯的坚持,内容才是粉丝增长和维持的主导因素,没有正确、合适的内容,粉丝增长和维护工作将非常困难,但是,如果在明确的定位之后,拥有了匹配的内容,这一切将都会迎刃而解! 在偶然听了新媒体小伙伴们在一次关于内容运营的微讲座之后的争论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小伙伴由于受到任务指标、吸粉神话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怎么去做活动、怎么去互动来增粉,而忽视了对内容本身地重视,忽视了对自身运营账号的定位!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 你以为,你以为的"自媒体"就是你以为的"自媒体"吗? 事实上,"自媒体"的提法,从概念上本身就存在误导性! "自媒体"(We media)这一概念源于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nor)。 吉尔莫于2001年9月28日在其博客上提出提出"新闻媒介3. 0" (Journalism 3.0)的想法。在这个想法中,新闻媒介1. 0为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新闻媒介2. 0为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New media),新闻媒介3. 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 2002年3月吉尔莫将他的"新闻媒介3. 0"进一步称为"新闻业的下一波"(Journalism"s Next Wave)。 2002年年底,吉尔莫正式提出了"We Media"(自媒体)这一概念。他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这份著名的新闻学期刊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来临》(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的文章,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风起云涌,许多对科技娴熟的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却又自然而然地参与了新闻对话,而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We Media"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于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在这个界定中强调自媒体的传播主题是"普通大众",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是普通大众"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而自媒体的传播手段或者说技术条件是"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系相连"。 所以说,原版的"自媒体"确实讲的是"媒体"这个概念,这个产业的升级。而且,现在更多的是在说"citizen Journalism",而不是我们所说的"We media"。(什么是"citizen Journalism"大家自己去了解) "媒体"对于生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而言,是存在背书的!是"权威""专业""无冕之王""社会良心"的代名词! 而现在我们身边的"自媒体"组成却是这样的(以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为栗,百度自媒体、腾讯自媒体、新浪自媒体等等都是相同的情况): 第一类 传统媒体扩延而来的自媒体账号;如人民网、华商报等; 第二类 有媒体背景的媒体人自建团队、公司建设的自媒体账号;如逻辑思维; 第三类 商业机构建设的进行信息筛选拉取性质的自媒体账号;如新闻早餐、观察者网等; 第四类 名人效应形成的自媒体账号;如高圆圆等明星的公众号; 第五类 由各类公司建设的自己企业的自媒体账号; 第六类 由兴趣爱好人群自己建设的个人自媒体账号;如我个人的【互联网边缘人的网络运营笔记】 从账号的运营主体就可以看到,这些统称为自媒体的账号其实并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自媒体。 第一类账号,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自身基因携带的"权威",庞大的原有关注人群,注定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站在自媒体金字塔的顶端;他们依旧起到了媒体"传播"的中间媒介作用; 第二类账号,由于先天良好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第一类的补充,他们拥有健全的思辩能力,但是更加灵活,丰富的行业经验,让他们对于话题拥有猎狗般灵敏的嗅觉,对于危险和底线拥有狐狸般的警觉;他们是不一样的声音发出者,是能够吸引足够大人群的意见领袖; 第三类账号,是为懒人准备的,在海量信息面前,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大量的信息,更不是所有的人具备辨别真伪、预测热点的能力;聚合类的账号和平台(如头条),为这群体量庞大的人群提供了适合自身阅读偏好的内容推荐;这类账号也可以算是"自媒体"; 第四类账号,自带粉丝的明星自媒体账号,如果从"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角度而言,它们也是"自媒体",但在全民娱乐的大氛围下,这类账号更多的还是粉丝的福利,名副其实的"他们本身地新闻"(当然,不排除这类账号在内容爆料向自身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分配上进行科技安排之后,造成了粉丝关注度转移的情况,致使明星的自媒体的账号抢夺了传统媒体部分的流量,但是其中的后果如果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吧!) 第五类账号,各类公司主体的自媒体账号,更多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操作,这类账号占据了非常大的体量,它们也符合"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但是并不符合我们传统认知中媒体的价值所在。对于这些帐号而言,在运营过程中,一定不能去追寻媒体价值"自媒体"运营模式,这类账号更应该是一个客户关怀中心。 第六类账号,个人性质的自媒体账号,同样占据了巨大的体量,有的在模仿第一类,如做本地便民信息通;有的在模仿第二类,如做吐槽点评,各类网红;有的在模仿第三类,也是去以自己的视角来汇总某种角度的信息;有的模仿第四类,还是网红类为主,视频秀、快手之类软件平台上;还有的怎是将自媒体作为了自己的日记本;有的将自媒体作为了自己的诗集…… 对于将自媒体账号作为自己的日记本、诗集、爱好记录等等的运营,可能看起来有点可爱,但是,在我看来确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在我看来,对于个人的自媒体账号而言,要做的是成为"榜样"和"HERO"。这就是对账号的定位!(也许有的孩童会说,这不就是网红么!好吧,我承认,一旦在网络上红了,都的算是网红吧!) 那么,如何做自媒体账号运营 仅针对体量最大的第五类和第六类的账号而言,我不是前四类的一员,没有资格去指手画脚! 那么对于,企业的账号和个人的账号而言,最重要的是,忘记所谓的"自媒体",这就是一块了不起的"自留地",不要总想着要征服世界,先征服你自己就好! 对于企业公众号的自媒体运营 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你在下一刻会成为行业的巨头,让对手在你的脚下颤抖,但在这一刻的时候,你要的也仅仅是满足现有客户/粉丝对你的需求! 对于账号而言,企业运营者,最优先选择的应该是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 服务号虽然限制了账号的推送次数,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每一次都能提醒到你地粉丝,你在关注着他们! 而且,你不能要求你的客户,你的粉丝的生活里全部充斥着你地身影,你要做的是,在关键的时候告诉他你地存在,你在关注他,你在关心他。 比如在新品出现的时候,在新服务提供的时候,第一时间告知他,让他感受到他在你的心中拥有不同凡响的地位; 比如在阴雨天、节假日,温馨的送上一份提醒和祝福,让他感受匆忙生活中的一缕温暖; 比如在公司有所成长的时候,适时的分享这份喜悦,告知其中有他们的一份贡献; …… 总之,对于一个企业的自媒体账号而言,要做的就是与你的粉丝做好每一个环节上的温情互动,从遇到的那一刻,到推送给他的每一篇图文,都需要运营者饱含激情的准备。你愈是投注了情感,愈是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回馈。 而绝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最近有什么段子很可乐,有什么事情很重大! 对于个人性质的自媒体账号 最重要的就是记住,这是你地一块自留地,是属于你的秘密花园,要种什么,当然是最真实、最喜爱、最拿手的那些了!哪怕是像麦兜妈妈的纸包饭。 而绝不是去为难自己,整的跟便秘似的生产内容。最真实的就是最感人的,最能够贴近他人内心的,生活中见到的虚伪已经够够的了,谁还愿意再去多关注一个虚假的东西来让自己糟心。 从内心来发现属于自己的标签,将这个标签贴满你全身,并让它闪闪发亮。 在茫茫人海中,醒目的你,将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热爱这个标签的人聚拢周边。 再牛逼的梦想,也经不住傻逼似的坚持! 少年,坚持吧!不为征服世界,也要做一个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