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做得很成功,但最终没有做下去,我觉得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对市场和用户不以为然,当要被市场抛弃时,就回天无力了。外国有句谚语: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是老鹰在飞,其实是改革开放的东风把他们吹起来了。海尔之所以还能做得下去,主要是我们能够意识到海尔还是一头猪,要变成一只鹰,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英才》2006年08期《打造五万个张瑞敏》 张瑞敏在1998年登上了哈佛的講坛,也是首位登上该讲坛的中国企业家,显然,在上世纪末,人们谈到管理,海尔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典范。从1999-2000年,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重建企业内部架构,实现了市场从国内向国外转移,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管理从直线职能性管理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海尔集团成立了物流,商流(国内商流和国外商流),资金流推进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部件,降低了成本。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保证了资金流转顺畅,使海尔产品的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运作更加自如、经济效益节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