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至18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和北京、陕西等省市考古研究所的20位知名专家,现场调查了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的考古发掘。 经过紧急商议,这些代表国内考古界顶尖水平的专家形成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为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考古发掘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并追加石柱地遗址和骆家沟遗址的发掘面积。 发掘成果 填补省内多项空白 12月16日至18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邀请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和多家省市考古专家,对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发现成果进行考察,并于18日在宜宾举行了"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发现成果汇报会"。 通过现场考察和座谈,专家组认为: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发现填补了四川考古的诸多空白,为寻找夏商文化从峡江进入成都平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提供了蜀人南迁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石柱地遗址发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专家组认为,地下文物存在不可预知性,在以往的大型工程中,地下文物的分布面积和重要性都远远超出了调查勘探的认知。#p#分页标题#e# 发掘建议 建议追加发掘面积 根据向家坝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专家组建议:由于有多处地下文物位于需要搬迁的地面文物或现代建筑之下,希望尽快进行搬迁,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考古发掘。 专家组还认为,石柱地遗址经过两年四次发掘,发现了新时期至西周时期的居住址、战国秦汉时期的墓地和明清时的集镇遗址,出土了大量遗物,是四川地区非常重要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存。建议在已经发掘的8000平方米基础上,追加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对于今年8月至10月发现的新石器至汉代遗址——骆家沟遗址,专家建议进行大面积考古发掘,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 向家坝淹没区考古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主要涉及四川省屏山县、雷波县和云南省绥江县、水富县。其中四川省屏山县境内长约93公里,面积约120平方公里。2009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力量开始对向家坝淹没区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通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商周、秦汉、明清时期的房址、灰坑、墓葬等大量的遗迹;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瓷器、石器等文物4000余件,各类文物标本3万余件;叫化岩遗址、沙坝墓地的发掘,分别被评为2009年、201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