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上海著名大亨,素来有"江湖教父"之称,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杜月笙也曾染上过赌瘾,甚至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幸亏杜月笙的外婆有一个传统偏方,才将其从死神的手里拉回来。不过现代医学专家却指出,这样的偏方服用太危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挽救杜月笙生命的偏方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旧社会时的上海滩,可谓是繁华异常,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更是世界所有冒险家的乐园。不少年轻人都来此来闯荡,他们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却冻饿而死,构成了花花世界中的弱肉强食。 杜月笙在14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十六铺水果行中做学徒,成为了上海人口中最低级的"小瘪三"。可是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他便靠着个人魅力与圆滑的头脑,游于上海滩上流社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商人,即使他所做的买卖都"见不得光"。 不过在成为大亨之前,杜月笙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当时的他,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居然染上了赌瘾。正是因为如此,终日徘徊于赌桌上的杜月笙不知饥饱、昼夜颠倒,本来就孱弱的身体迅速被掏空,继而倒在床上一病不起。杜月笙曾回忆过这一段悲催的经历,直言:"若是当年没有外婆在,我的小命恐怕算是彻底交代了!"。 杜月笙的老家住在高桥镇,由于父母过世较早,杜月笙由外婆孙老太太抚养成人,不过由于杜月笙从小顽皮,孙老太太又上了年纪难以管束,故此才将其送到水果行中做学徒,以规正顽劣的秉性。杜月笙一病不起的消息,很快便通过朋友告知了外婆,老人家不顾一把年纪,雇佣了一辆驴车,风风火火的赶到了杜月笙的床边。 孙老太太见到外孙形容枯槁,心中自然不是滋味,于是便掏出了自己的棺材本,吩咐杜月笙的朋友去药铺抓药。可令老太太失望的是,几副药下肚,杜月笙虽稍稍清醒却依然不见好转,这可令老太太心疼得要命。眼见外孙气若游丝,孙老太太下定决心,干脆来一个"死马当活马医",于是便给杜月笙用起了自己老家的偏方——吞活蝌蚪。 对于蝌蚪,想必读者们都非常熟悉,它们是青蛙的幼体,在河水小溪边经常可以见到。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闲暇的时候养几只蝌蚪,想必应该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可是要将滑腻的蝌蚪吞入腹中,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杜月笙听外婆的话,愣是硬着头皮连续喝了3个月的活蝌蚪。如此想来,我们不得不佩服杜月笙的勇气,不过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杜月笙的病居然神奇地消失,并且身体活动如常。孙老太太靠着自己的偏方,硬是将外孙从阎王爷的手中拉了回来。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有些励志,不过在医学专家的眼里,却认为其一点都不靠谱。为何?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讲,杜月笙的疾病与蝌蚪的药性根本对不上,蝌蚪的功效并非如此神奇夸张。 医学专家称,从中医科学角度来看,杜月笙所患之病,属于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以及劳累和饥饿所造成的虚脱,而非体内出现病灶区。该病症的治疗方式需要快速补充营养,所用的药物也应该是人参、燕窝等滋补之物,而蝌蚪本身的营养物质却并不丰富。 蝌蚪是否具有药效?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根据古书记载为参考。 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之意也。——《本草纲目》 蝌蚪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用法是捣碎外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中华本草》 蝌蚪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本草拾遗》 从以上药典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蝌蚪的药性是清热解毒,而非治疗体虚之症。故此医学专家才断言,所谓的杜月笙蝌蚪治病,完全是一种误打误撞的巧合,杜月笙的身体之所以会康复,可能是因为三个月的静心调养。 值得一提的是,蝌蚪虽然能够治疗疮疥之症,却同样藏有一种隐患,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极其可怕的后果。医学专家称,蝌蚪生于河水之内,体内免不了会携带大量的寄生虫,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内的寄生虫,正是臭名昭著的"裂头蚴"。从科学角度来讲,蝌蚪进入人体内,会在封闭的胃部死去,但是裂头蚴却可以顽强的生存。它们吸附于人体肠道内壁,继而游至于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形成如鸽蛋大小的肿块。在前不久,曾爆出一个重大新闻,有人听信偏方生吞活蝌蚪100枚,导致被裂头蚴感染,直至在医院中接受正规治疗方才痊愈。 综上来看,杜月笙连续喝蝌蚪3个月,不被感染寄生虫的几率极低,也许杜月笙真的生吞过几只蝌蚪,但是数量不多,并且幸运的没有被感染寄生虫。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他用蝌蚪治病的事件只是一种杜撰,或是经过夸张渲染的故事而已。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