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柴静看见的卢安克无能为力的力量


  说到底,孩子需要的不是知识,也不是道理,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是理解与陪伴。
  卢安克是柴静《看见》一书中的采访人物,写卢安克的这篇文章题目是"无能的力量"。
  这个中文名叫卢安克的德国人,出生于1968年,1990年来到中国,后来自2001年到2012年一直在广西一个叫板烈的山村小学支教,就在这个期间柴静先后采访卢安克两次。
  卢安克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不要名,不要工资,完全与村里留守儿童"打成一片"。采访中有学生这样介绍过卢安克:"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柴静采访表达的思想,我想是要通过卢安克这个人物,揭示出看似无能为力的一个人,自身蕴含的无穷力量,抵达孩子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童年里最好的朋友,并隐约揭露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对于这些孩子长大后的忧虑。
  "无能为力"的表现,就是卢安克完全接纳这些孩子:
  "卢安克坐在草地上,七八个孩子滚在他怀里,打来打去。"
  "男孩子们一见卢安克,呼嘯而上,像小猴子一样挂在他身上,四五个人钻来拱去,以便让身体尽可能多的部分接触到他。"
  "他(卢安克)没有教师许可证,不能教正式的课程,只跟孩子们一起画画唱歌,生火做饭,修被牛踩坏的橡胶水管,周末也陪着他们,下过雨的泥地里,从高坡上骑自行车冲下来,溅得一身烂泥。"
  卢安克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异国他乡,不为名利,无欲无求,一心为了孩子,快乐使者付出,而且一过就是十几年。
  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媲美卢安克,我想大家都会想到白求恩,毛泽东称其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柴静笔下的卢安克,有着睿智的想法,超凡脱俗的品质,视孩子为平等朋友,当然让人钦佩不已,柴静写道,"卢安克给人的,不是感动,不是那种会掉眼泪的感动,他让你呆坐在夜里,想‘我现在过的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戴上心理学眼镜看卢安克,我觉得非常好理解,这是一个追求自我心灵体验的人。
  卢安克小时候很内向,富有绘画想象才能,有艺术能力,没有经过考试直接读了大学,又不为物质所困,这就是"无欲则刚"的力量。他也不是没有欲望,只不过不是常人的冲动欲望,而是追求自然而然的心境,希望影响别人获得平静心灵。
  卢安克不是那种自我修行的印度苦行僧,他要通过某种富有意义的生活来证明价值,他在体验中逐渐领会到人际交往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用行动交流而非用语言交流。比如他会陪着一个孩子,跋涉两个小时上山,然后一起玩耍游戏,而不是直接告诉要如何有个好心情。
  卢安克自称没有社会竞争力,也就是柴静所说的"无能为力",然而正是坚守这个理念,以及数十年的志愿支教行动,让他赢得无数人的赞叹,这颇似老子两千年前所说的"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心理学有句话,"强者才示弱""弱者才逞强","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其实这非常吻合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理念。
  如果说,卢安克正是老子"道德经"理念的践行者,真是贴切极了。
  这种不求结果、以心换心的行动,效果就是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说到底,孩子需要的不是知识,也不是道理,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是理解与陪伴。
网站目录投稿:半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