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与时俱进的例子。王菲头一天晚上的演唱会,整场只有六个字"谢谢 谢谢 谢谢",只有唱歌,没有暖场返场嘉宾,所有花哨的都没有。这是属于产品无比好的类型。可是真的不需要做运营和营销吗?完全不是。 新浪微博,从产品角度说,没有难度,微博已经快成所有网站标配了。可是为什么新浪做到最大。我讲述了新浪微博发家的案例,大家从中可以学到不少。另从新浪微博上次改版的故事看出,很多东西不是产品可以改变的,也希望产品的同学理解这种特殊需求。运营角度说,让人更多活跃,所以需要有微博广场,需要有微博控的勋章,所以需要有加强维护的话题榜,等等。从很多产品同学的眼中,我看到他们从这里开始理解运营需要做的事情。 另一个例子,虾米FM电台。从运营来的需求,产品实现,然后接着运营下去。产品角度,随机播放真没什么难度,但关键在于如何做,才能让更多人使用,包括"星座电台"和"网友推荐电台",一定是运营出来的。而且,一定是产品预先就知道运营打算怎么操作,才能做出来的好东西。 继续看小产品大运营的例子,2000多个团购网站,混战的时候绝对不是拼谁的产品设计更好谁网站更快更稳定,而是拼谁的折扣更好,谁的产品描述更到位,谁的信息组织更有效。而这,不是纯考虑产品的产品人能做到的。也正因为此,产品才会常常抱怨,自己的产品没人用。 必应的案例引来大家无数讨论。一个搜索产品可以做成google那样,也可以做成bing这样。讨论了什么是搜索产品必须的要素,比如"能找到"和"快",在这之上,必应需要考虑如何营造差异化。首页图片和搜索结果多媒体化,是很好的尝试。而这些,一定是设计之初,运营、营销和产品就一起谋划好了。而结果就是,必应在美国市场马上成为第二。 这一屏引发的悄悄话最多。有人说QQ输入法就是小产品大运营,有人揭露google输入法和搜狗输入法的同源之说,但不可避免的是,搜狗在同源的产品上做出了差异,于是成功了。QQ输入法通过捆绑等手法,用少量的产品创新就赶上搜狗。这都说明运营功不可没。同样,有产品没运营的就是微软拼音输入法了,微软和我母校(哈工大)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研发的,没有KPI呀,所以做出来也没什么人管。一切都说明,产品和运营谁也不能说就主宰一切了。 很多产品同学在抱怨。运营拿到产品不好好用,还总是提修改意见。产品的同学常常把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感情很深,而生完了之后,又是由运营来养的。于是貌似关系变成了"生"和"养"的关系。话题变得有趣起来。 我会拿动物来举例。有一种动物如海龟,海龟妈妈生完之后,从孵化到小海龟爬出来到逃进大海到长大,所有过程都是自己完成,也就是生完就不用养活的。小海龟就是一种非运营型产品。 而哺乳动物不同,从怀孕,到能够独立生活,妈妈都需要养。这就是运营型产品。 有趣的是,当让大家举例,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是非运营型产品的时候,大家举不出来。 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产品,我们都要怀着"生了还要养"的心态去做。 很自然,我们得到了运营型产品的定义: 业务目标是主要目标 业务驱动 产品作为工具 需要运营长期介入 别人养的孩子 "孩子被领养"是个听上去好悲惨的事儿啊。 不过看看Jobs的故事,也就淡定了。Jobs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有这段故事: 我的生母是一位年轻、未婚的研究生 她决定让我被领养 而且必须让有大学毕业的父母领养 所以,我一出生就被计划给一对律师夫妻领养 只是我出了娘胎 他们在临时决定要的是一名女婴 我那等待孩子被领养的母亲深夜接到电话 问到"我有一位意外诞生的男婴,你们想领养吗?" 他们说"当然"。 我的生母稍后发现我的养父母从未从大学毕业 而我的养父更连高中都没毕业 于是,她拒绝签署最终的领养文件 但态度几个月后就软化了 因为养父母承诺有一天会让我去读大学 这就是我生命的起始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几点: 策略:为你的产品做好运营规划 人:和好的运营人员合作 沟通:和运营人员做深入的沟通 业务:用更加业务化的方式设计产品 这个故事在现场得到了不小的共鸣。 话题被拉回到用户,来回到业务本身来。 大部分的互联网业务,都可以从3个维度去衡量和考核,量-率-度也是最简单的业务分析和考核方法。 量。数量,需要更多人来。 率。转化率,人到产品使用,最后需要产生一个行为,产生行为的比例就是率。 度。产生行为的客户的满意程度,他们会影响没有来的客户,同时没产生行为的客户也会影响。 大家认可这是最典型和简单的度量方法。 当被问到,产品改动和运营手法,对这三个度量的改变程度的时候,大家就会明了,产品可以解决转化率的大部分和满意度的一部分,其他的,解决不了。 所以,把所有业务指标压在产品上的做法没有道理,因为人不知道往哪里使劲。 而运营型产品,就必须让产品和运营一开始就绑在一起,分清楚每一个度量是由谁做主导的。 而我们犯的最多的错误,正是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过于享受过程而忽略了目标。 接着话题回到本源:产品经理到底该干什么。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大都只做左边三件事。而且和做右边事情的人是割裂的,无论在组织结构还是在做事内容上,都是割裂的。 提到产品属性,产品策划初期,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叫做"魅力属性"的东西。我举了苹果呼吸灯的案例,google的案例去说明魅力属性。 大家对这个概念感觉有点新,大概因为这不是互联网的经验吧(事实上这是消费品行业的说法,但很管用)。罢了,话题很大,有机会以后说吧。 总的来说,魅力属性是同质化严重的时候突围的良方,更是新市场进入时候先入为主的灵丹。 接着说到产品生命周期,阴影部分才是运营的价值,而很多运营的同学,把所有都说成自己的功劳。三个红箭头,是运营需要特别注意留意的地方。 中间的地方,可以称为"未央",汉代皇帝住的地方叫"未央",说的是没到中间的地方,因为到了中间,就是下坡路。扯远了。 我会很推荐一种叫做"营销视角"的产品运营方法。只有从一个全面的、营销化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产品,才会有比较出彩的玩法,才会更容易找到产品打动人的那些点。这又是个大话题…… 这之后就是大家比较深入的讨论,就各自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最后,我们绕回最开始的问题: 产品和运营到底是什么关系。总结之后,补充了运营需要给反馈的点。反馈真的很重要,产品太希望知道,自己的东西被用到什么程度。 不过,最根本的问题似乎是,我们需要更称职的有营销视角运营作风的产品经理。呵呵。 我们讲的内容不多,但是大家一讨论,就着话题,时间就过得飞快了。 最让我开心的地方,是我从很多同学的眼睛里,看到了大家在思考。其实,我很不喜欢教唆式的培训,最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能让人有领悟的东西。我还需要努力。 好了,就记录这么多,用PPT的最后一页结束:好产品,好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