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谄谀人之古今议


  谄谀,就是想尽办法、倾尽好话,去巴结上司或是有权势的人,让自已能够得到青睐、器重与利益的行为,所谓"以甘言入于人也,不择是非言。"
  社会上这些事情太普及了,因此有许多形容词,如趋奉、巴结、媚谄、逢迎、奉承、趋附、献媚、谄媚、拍马、讨好、顺迎、附和等等,造成了人际关系产生"对价人情"、"精神贿赂"、"谄谀取容"、"媚上邀宠"、"看人脸色"的现象。
  上司或是老板,对部属有升迁调降、续聘与否的权力,为了讨取当权者的器重与提拔,有些骨头比较硬的人是鄙视奉迎拍马的行为,但凭自己的能力和干劲,以争取业绩上的成就,让上司不得不另眼看待,倚为栋梁;但是,在芸芸众生中,几乎大部分的人都患有"骨骼疏松症",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在老板面前低三下四、甘言媚笑、献谄取悦;琢磨口气、察言观色:提耳倾听、点头称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顺水推舟、见风使舵,迎合上意,这就是谄态,它能使上司觉得这个属下忠厚憨实、言听计从,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有了机会,必然优先擢用。
  谁不喜欢被人捧拍、阿谀、夸赞、美言?但是身为老板或是上司的人,对于下属的言行,应该要有所分辨,什么是忠言?什么是谀词?如果连这两类都分不清楚,那肯定是个昏庸者、是个糊涂虫,到头来被属下卖掉了还不知道。
  物以類聚,水往下流。当领导人对谄谀者表示亲近好感的时候,那些谄谀者就像蝇之附腥,纷纷围聚在四周,歌功颂德,将一些不耻于奉承拍马的人完全排挤掉,于是,自然就形成"亲小人而远君子"的现象,就像《管子》所云:"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毁。"也就如《墨子·亲土》所云:"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我们常对那些擅长向上司谄谀的行为叫做"拍马屁",据说这"拍马屁"一词是自元朝才有,之前尚未见过。
  因为蒙古人以骑射入主中原,所以对马匹特别重视,亲友路上相逢,总少不了先要夸奖对方的马,伸手拍拍马屁股,连赞"好马!好马!"让马主人听了心里舒服。汉人看在眼里,觉得好笑,就将拍马屁的动作移到谄谀者的身上,凡是对上司奉迎讨好,务苟合上意的行为,概称之为"拍马屁"。
  问题是元人拍马只是夸奖马匹,无关玄旨,汉人拍马是阿谀上司、奉承老板,对象不同,意义迥异。古今多少贤能的英君,国政就败在谄臣之口;多少能干的老板,事业就毁在佞人之手。
  史鉴斑斑,血迹淋淋,可惜大多数人都甘于被逢迎、乐于受夸奖、相信巧言令色,被捧得飘飘然、被哄得晕晕然。宋代诗人苏轼《论时政状》尝云:"夫谄谀之人,苟务合意,不惮欺罔者,类皆如此";明代郎瑛在所撰《七修类稿》中,对当时的政局感慨地说:"数年以来,内外显官,皆出其门,奔竞成风,谄谀充位。"这种现象,皇帝被谄臣重重包围,听不到逆耳的忠言,政权能不灭亡?所以崔颢有两句诗云:"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不过,前贤教导我们,不是平常就应该多赞美人家、夸奖别人吗?那不是教我们谄谀吗?
  非也!关键是要看对象、看事情有无对价关系?同样一句"英明!高见!"如果是部属对上司说的,而"英明"是有目共睹的,那当然是真实语,若有拍马讨好的对价关系,那就是谀词;而此语如果是上司对一般平辈或是晚辈讲的,那就完全是单向的鼓励、勖勉、称誉之词,因为讲那些话并不冀求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意义就完全不同,所以《苟子》有言:"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这其间是有差别的。
网站目录投稿: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