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又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一些报考辅助机构和填报志愿APP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一对一辅导便宜的1万多,贵的高达4万元,但"天价"也挡不住家长的热情。与此同时,大量高考志愿填报软件、APP也上线,鱼龙混杂,价格不等。(6月15日北京晨报) 志愿的填报不仅决定着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而且还决定着他们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家长重视早在情理之中,但这样一味烧钱的填报方式,让人颇为惊诧:自己的孩子报志愿,为何要假手于人呢?孩子未来的路要让他们去选择,填报志愿本身就是对他们规划能力的一次大检阅。 花钱报志愿无异于是把孩子的未来发展权交到别人的手里。这既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孩子缺乏信心的表现。志愿本身就是孩子的志向和愿望,需要孩子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听凭内心的呼唤,如实地填写,这才是志愿申报的应有之义。 反之,如果让别人填写,志愿也就该改称为"他愿"了。即便烧钱填报的志愿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大学的门槛,但如果报非所愿,孩子也很难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更何况市场上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很多可能都是半路出家,既不精也不专,家长花的钱多会打水漂。花钱还算小事,但要把孩子的未来给耽误了,那可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志愿填报并不是多么神秘的事,填报指南及建议,各个大学的招生海报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家长认真研究比对一下,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再多方打探,把综合的资料整理归类一下,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商议报什么、如何报,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其实,家长烧钱填报志愿也是一种"临阵抱佛脚"之举。志愿填报本身就是一种职业规划,是和孩子的兴趣、志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而不能只是"临时起意"。再者,无论志愿填报"专家"的分析多完美,都不能完全契合孩子们的实际发展状况。他们热衷什么,爱好什么,未来的理想又是什么,这才是报考志愿最大的凭借。 然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学生对填报志愿没有自己的立场,靠父母决定,而父母又寄托在市场上的"专家"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逻辑关系的错位。"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恰恰是教育功利化的最大折射。学生经过多年来的学习、打拼,却从来没想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既是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家庭教育的缺憾。 连自己都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交给别人岂不是更荒唐?即便是为了顺利录取,但市场上的"专家"就一定可靠?与其烧钱为孩子报志愿,家长还不如提前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设计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