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互联网时代信息困扰归因及解决策略探究


  郭俊 任先娇 任薇
  【摘要】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时间不长,社会民众生活和思考习惯可能会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速度,"磨合期"的阵痛在所难免。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变迁,减轻社会人群因信息问题带来的困扰,让社会工作者工作、生活的更加幸福?本文从现实社会问题出发,分析信息困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精简环节、优化制度、完善绩效、以人为本的解决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社会;社会问题;信息困扰
  一、信息困扰的诸多表现
  在互联网迅速扩展的形势下,公众出现了以下困扰:智能手机、办公电脑等设备提升了社会整体工作效率,然而工作者却没有因为技术进步感觉工作变轻松,相反,大家变得更加忙碌。信息时代的先进设备并没有成为"减负"的工具,反而成为"加压"手段。
  工作节奏被打断,办事效率低成为当代职业人的重要困扰。上级部署、安排任务,下属汇报、反映问题,同事交流、寻求支持,办公电话也常常打乱思绪……工作节奏被打断后再次集中精力投入工作要花的时间不长,但工作节奏总被打断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却很大,甚至有些工作者只有下班后安静下来才能抽出整块时间做点事。
  "24小时上班心理综合症"在诸多职业中产生,新闻、维稳、安全、金融工作者感受倍加深切。上班时间需坚守岗位,下班也要时刻关注工作,以防错过获取信息最佳时间或解决问题关键时段。据调查发现,患有"24小时上班心理综合症"的工作者已经占到社会人群的10%以上,"信息压"问题给人带来心理疲倦与劳顿感。
  "适用信息获取困难症"占到被调查人群的38.4%,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缺乏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与信息获取困难症一并出现的是无用信息过度干扰。上班族中很多人認为在信息爆炸的海量信息流中寻找想要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部分工作者为众多办公群信息"刷屏"现象而苦恼不已。海量扑面而来的信息流都与自己不相关,但又需要留意,因为其中某处可能包涵着对自己重要的信息。
  由信息获取带来的"设备依赖症"也是困扰职场人的问题之一。手机依赖症与强迫症表现得尤为突出,职业群体在忘记携带手机时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中,会深感"缺少了什么",会担心其他人会不会找不到自己而耽误事情,有很重的不安全感;约9%的调查者认为在手机"红点"没有被消除时会陷入淡淡的焦虑,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还有对特定Pad、电脑等设备的依赖问题,在手头没有使用顺手的设备辅助工作时也会陷入不安与焦虑。
  众多困扰与问题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引发着部分人对"前信息时代"的回忆与怀念。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前信息社会"工作节奏缓和而适中,生活清贫但不乏美好。被调查者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信息困扰问题已经较为严重地影响到部分社会民众的生活。
  二、信息困扰归因分析
  上文中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群体中少数人的心理问题,当下这些问题已经较为普遍。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时代的与社会的大背景下对问题予以审视与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越发严重的信息困扰,本文给出以下四点看法:
  (一)信息困扰是时代进步的"副产品"。人类社会经历了"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演进变迁,每种社会形态的演进都会给人类行为方式带来改变,人类在获益的同时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农耕社会的代价是人类活动的范围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饮食种类减少,生活垃圾开始影响人类健康。工业社会的代价是工业污染影响到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甚至当下在很多国家污染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信息社会,信息井喷式产出与加速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与痛苦可以理解为信息时代的"副产品",是人类享受信息社会便利的同时付出的代价。工业社会以实体经济为表现形式,工业生产的"副产品"给实体环境带来了损伤;信息社会以虚拟数据为主要内容,"副产品"主要损伤人类的思想与感受。互联网时代这种代价和工业时代的污染一样,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整个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二)社会整体认知不成熟。广大的人类群体对信息干扰与困扰问题还没有引起警觉,深入认知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过程。一般社会新阶段新问题出现不久时,人类对于新问题的认知会比较粗浅。如工业社会的污染,在工业社会萌芽期污染危害表现得并不严重,所以污染问题在当时未引起重点关注。此外,人类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往往会计算成本,如铁、铜矿石开采需要考虑矿石含铁量等。解决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困扰也需要考虑与研究社会总体感知、民众解决信息困扰愿望迫切度以及成本问题。当下,国内社会对以上问题认知与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其危害的程度也还比较浅,解决这些问题的成本有待评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论证。
  (三)信息社会"新问题"适应期。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间并不长,互联网以快速延伸之势覆盖世界各个角落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情况。信息社会的两大特征是信息传播成本的快速降低甚至趋近于免费,以及信息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人类从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工业社会跨入信息极为丰富、信息传播极其便利的信息社会,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大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也还没有完成适应性转型。需要时立马拨对方手机,不打招呼就登门拜访,在办公群聊中发泄个人情绪,在公共网络领域传播不良、负面信息,有些人被手机所困扰,为网络办公过于烦心……这些现象不可不说是与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传统的思维、做事方式还没有完成适应性转型相关。人类获得某项技能或者能力需要练习,这是一个逐步适应与提升的过程。
  (四)社会整体"期待阈值"持续攀升。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性不仅加快了社会的节奏,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流通方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重构了人类的认知,提升了社会的期待阈值。在前信息时代能等待、接受的事情,在信息社会往往是无法被谅解或者接受的。快递在运输过程中用了7天时间,信用卡转账1天不到账……往往都会引起用户极大不满。社会整体期待阈值提升导致的连锁反应是人类对"时间差"变得更敏感,同样的一份工作,办事的效率需要更高,提供的信息需要更权威、更精炼。整个社会办事的节奏都在加速,客户不愿等待、不愿在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耗费时间的特性越来越明显,这是某些组织提出"我要的,我现在就要"理念原因。时代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也需要适应这种改变。
  三、困扰的解决策略与思路
  (一)组织主导,精简不创造价值的环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并以20世纪80年为节点称这之后的社会为"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处于工业社会后期,物质极大丰富是其特征之一。生活在后工业社会的人们增强幸福感、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是清理并扫除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包括许久不会穿的衣物、不用的工具、过时的家具等等。"做减法",去掉工作与生活中不创造价值却耗费时间与精力的环节也应该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普遍该具备的一种的能力。生活在以互联网为框架的信息社会,人们不能再用传统社会的思想与方法去对待新世界出现的一些"新物种"和"新现象",必须要精简流程与环节。管理学理论认为:"工作环节的增加会导致工作量呈指数级增长",为提升工作效率,必须优化工作流程,去寻找"更优解",否则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遇到上文中提到的诸多问题。
  (二)优化制度,减少工作转换时间成本。制定科学管理制度是站在组织机构管理的层面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2003年日本专业统计数据显示:"信息社会,人们一般每8分钟就会受到一次打扰,每天平均会被打扰50-60次,每次被打扰大约为5分钟,其中80%的打扰是没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们在被打扰后重新回到原来的思路需要3分钟。"换句话说,根据统计社会工作者每天因为被打扰所耗费的时间约为5.5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这占到了工作时间的68%!这是非常吓人的时间耗费。在时间管理番茄理论中也有"做事中途被打断后重新再次回到专注的时间远远比人们想象得长得多"的提法。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制定科学管理制度,确保员工有整块时间去做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知名企业的"华为"就明确提出"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的理念,把时间管理、工作节奏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问题。管理大师德鲁克也强调:"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或组织,必须要考虑组织办事效率问题,以制度的形式削弱因为"打扰"而带来的巨大的时间浪费,提升组织的管理层次,将组织管理从时间管理推向效率管理和效果管理。
  (三)注重效果,优化绩效考核体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组织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很多组织单位都开始注重以互联网为承载平台的"过程管理"。各个部门都要求使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线上宣传成为一种趋势和附加任务。线上宣传需要在线下工作之余,写新闻稿、配图片,开展耗时费力的线上维护工作。但是这些与绩效考核息息相关的工作,不一定能创造价值。如果考核对工作不能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不创造价值的工作量,那么这样的考核体系就是存在问题的考核体系。互联网对虚拟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当代的社会组织在部署任务、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时需要把现实和互联网运营两方面都考虑进来。弄清需要使用互联网完成什么,需要规避互联网的哪些弊端,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尽量精简环节,尽可能减少信息困扰,鼓励员工在能够创造价值的环节与领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简而言之,考核体系要注重组织目标实现和员工自我价值实现两个层面的内容。
  (四)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马斯洛的社会需求理论把"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需求层次的塔尖。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信息社会,个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趋势会变得愈加明显。而互联网思维则强调在网络背景下对社会生产环节、价值链和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与再思考。社会工作者与管理者要做好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将社会需求与互联网思维结合起来,探索符合新时代的管理方法。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与组织的科学管理相辅相成。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从互联网时代新特征出发提出"两个披萨"理论,Google公司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也在《重新定义公司》中提出"未来企业成功,要靠聚集聪明的创造人才,营造合适的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的论断。互联网时代,企业成功的尝试纷纷揭示了"以人为本,发挥人的能动性愈发重要"的道理。所以,以组织使命、部门担当、社会责任为指引,把可以下放的权利下放,在给予必要的支持的条件下发挥基层各部门员工能动性,注重合理"放权"是互联网大背景下组织机构运营发展的明智之举。
  四、结语
  人类从旧时代跨入新时代,会遇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仅仅论述了冰山一角。然而信息大潮风起云涌,遽变中也会有相对稳定的要素,如人性、人类对美好的向往等。"互联网所有的成功应用都是从人性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满足人性。" 要解决互联网带来的问题,需要回归到人类自身中来,去理解、研究人性和社会人群普适的追求,从社会需求出发,去努力实现人的價值,这是解决互联网问题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国辉."华为人"如何管理时间[J].IT时代周刊,2003(15).
  [2]埃里克·施密特.重新定义公司[M].中信出版社,2015.
  [3]梁小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新媒体[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网站目录投稿: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