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周晓青如何应对孩子的阅兵后遗症


  爱灵心理咨询中心——感受阳光,从心开始
  心理热线:020-85509447
  2015年9月3日,全国人民都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被要求写观后感,小组讨论或做手抄报。恢宏的阅兵场面、丰富的感觉刺激、广泛的宣传报道激荡起人们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可是,面对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或许会出现一些阅兵后遗症,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细心的父母会观察到,最近孩子睡前粘人的情况又严重了;有的孩子分离焦虑急速提升,幼儿园门前的告别变成了生离死别;还有的孩子在游戏中突然显现出更多的攻击性,似乎他要以此方式主导整个局面。此外,父母还需面对的是孩子们不停地追问:"什么是反法西斯?""什么是抗日战争?""日本人都是坏人吗?"
  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被过度宣扬的战争本身。儿童是以形象记忆为主的,他们对于图片、影像都表现出天生的敏感。多媒体的运用则增强了孩子们的身临其境。战争造就的就是创伤,这些情绪即便是成人都难以消化,何况是孩子呢?其焦虑水平自然急速上升。
  其次,亲子双方易陷入非现实感。究竟该如何向孩子讲述战争是家长们感到最困难的,孩子们执拗地追问似乎让父母担心自己的讲解会加重了他们的不安全感。而事实上,父母的担心正是对孩子焦虑的情感镜映。它源自孩子时间概念的缺乏或模糊,以至于他们更容易体验到事件的即时性和紧迫性。
  最后,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一个人理应有态度和立场,但它需要和父母的角色区分开来,即父母应具有帮助孩子消化情绪的能力。家长的情绪体验太过强烈,势必难以关注到孩子的需求。当孩子们无法处理因爱憎引起的分裂情感,就容易出现极端或过激的行为。
  那么,该如何避免或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后遗症"呢?
  第一,要注意宣传材料的节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出示与之心理发展相适宜的图片或文字,避免感官的过度刺激。陪同观看的同时,还要有充分的讨论时间,以帮助成人了解孩子受影响的程度如何,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
  第二,强调时间,增加现实感。所谓的强调时间,即向孩子讲明所有的战争事件都是发生在以前,而非现在。可借助形象的演示,对抽象概念予以说明。例,用一根绳子表示历史长河,再在不同的节点标识出具体年代,孩子由此获得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概念。
  第三,家长加强自身情绪的克制。爱国绝不是用恨意来表达的。正确的做法是教会孩子反思,而不是播种仇恨。这就需要家长做到就事论事,而不是宣泄情绪。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阅兵演讲中提到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第四,将孩子的行为视为是一种有益的沟通信息。无论是粘人、哭闹或争吵,都是孩子在尝试和成人进行交流的方式。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言语和自我体察的能力,所以才会出现诸多情绪不良、行为不端。观察孩子做游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游戏是一种处理复杂情绪而不用将这些情绪直接朝向客体的非常重要的方式。英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曾指出"焦虑通常是儿童游戏中的要素。"于是,家长可借此了解到最近争抢、打斗的增多,会否受到反战宣传的影响?是阅兵后遗症的表现吗?还是正常的攻击性表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在举国上下进行抗日战争纪念的今天,我们应有能力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教导,我们更有责任教会他们反思,让孩子们拥有更健康、成熟的心智,并最终实现世界和平。
  心理咨询师 周晓青
  擅长方向
  成人及儿童依恋关系、儿童青少年学习与行为问题、 沙盘游戏、绘本心理,两性关系协调、人际关系调节,婚姻家庭问题、抑郁焦虑情绪、自我成长探索
网站目录投稿:凡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