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 这个世界充斥着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爬不上来。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好的思维工具,来帮我们的人生绕开坑。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清醒思考的策略》,作者是罗尔夫·多贝里。这是一本全球现象级畅销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累计近300万册,并且常年占据德国亚马逊和《明镜》周刊畅销榜的首位。 在这本书中,作者根据巴菲特、查理·芒格等成功价值投资者的生活准则和决策智慧,以及自己过去40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总结出了52个思维策略,帮助我们逐渐调整、优化思维模式,改变认知,从而提升决策力和行动力。 01:
将顽固当成一项策略 现代教育倾向于教人灵活处事,学会变通。而变通的对立面——固执,如今成为了贬义词,让人想要摒弃。 然而,作者认为固执还是变通,是要看情况而定的。比如,股神巴菲特的谈判原则就是拒绝再次谈判。如果谁想把公司出售给他,就只有一次报价的机会。因此,巴菲特有了个"不善变通"的名声,这让他一开始就能从卖家那里获得最优惠的报价,从而节省了与卖家纠缠的时间。 这是因为一个人长期的固执和不妥协,可以展现自己的立场,表明哪些事情对自己而言是不容商榷的,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打造出一定的威严感。由此可见,只要把固执用在正确的场景中,它的效用并不会比变通差。 所以,对于某些重要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立场问题,要学会固执一些。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过于灵活就容易浪费精力并且动摇立场。 02:
学会五秒说"不" 你曾经历过有人向你求助,你的内心虽然很抗拒帮这个忙,但是嘴巴还是应承下来的情况吗? 面对以上情况,很多人会顾忌一旦拒绝他人的求助,那么下次自己去找这个人帮助的时候就会吃闭门羹;很多人在受人恩惠后,便想回报对方,这样想很容易被人利用。事实上,只要意识到帮助并不是互惠的行为,就能轻松避开帮助的错误方式。 此外,在生活中答应他人请求,往往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为了改善这种反应,可以采用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五秒说不"策略。比如,别人找你帮忙时,只允许自己用五秒的时间考虑是否接受这个请求,并在大多数时候回答"不"。 不要担心拒绝会令自己失去他人的喜爱。在现实中,只有极少的人会因此把你归入麻木不仁的群体。相反,这么做能在大多数人心中树立起你坚定果敢的形象。 正如巴菲特所言:"优秀的人和卓越的人之间的差别,恰恰在于后者几乎总会说‘不’。"学会识别认知陷阱,敢于拒绝,才能让生活与工作更加顺畅。 03:
权衡金钱与幸福感 金钱会带来幸福吗?如果你生活在贫穷之中,那么金钱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年收入达到20万元人民币,那么你就会对金钱保持理性;一旦你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甚至是超过100万元,那么收入对你的影响就会微乎其微。 所以,财富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假设你用20年的积蓄在三线城市全款买下一套房子,但得知朋友在一线城市打拼不到10年就买下了一套房子时,好心情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由此可知,如果你是位于贫困线之上的人,金钱能否使你快乐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改善想法呢? 首先,不能过于关注收入或者支出的微小波动。比如,今天你用5元买了一瓶牛奶,过了几天这款牛奶便涨价至5.32元。如果你过度在乎这0.32元,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降低你的幸福感。 其次,不要与他人攀比。短时间内,你的比较可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但是长此以往,攀比的想法一旦植入内心,就会成为人生的十字架,压在你的心头,让你负重而行,你的幸福感便悄悄溜走了。 从本质上讲,人一旦跨越了贫困线,并拥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后,决定他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不再是金钱,而是像兴趣、理想等精神因素。 04:
摆脱忧虑的天性 忧虑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留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本能。这种本能源于祖先觅食、狩猎的防御心理。然而,如今人类已经在食物链的顶端,忧虑程度已经不再与实际面临的生命危险成正比了。 现在人们大多数的忧虑都是多余的。长期的忧虑会导致慢性压力,而陈年的压力甚至会耗费人的阳寿。让人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无须真正的威胁出现,忧虑背后的恐惧感便能杀死一个人。 虽然近些年来很多人想通过冥想化解内心的不安和郁积的焦虑,但是实际上冥想只能在进行之中缓解忧思,一旦从冥想中醒来,情感和思绪依旧会恢复如初。 为此,作者有三个建议:第一,要留出固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焦虑。比如,可以通过将烦恼的事情写进日记,让大脑感知到,忧虑是被记录在册,从而减缓大脑的冗杂空间。第二,可以购买保险。因为保险可以通过事后的理赔,减轻人们事前的焦虑感。第三,就是专注于工作。这可以减少胡思乱想,更能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05:
读书要减量加次 你是否在刚读完一本书后,就把其中的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这时候你是该怪自己千疮百孔的记忆,还是抱怨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不了你呢? 不仅图书如此,散文、报道、分析类文章,甚至其他曾让你欣赏过的读物,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停留在你的记忆中。 这其实是因为你的读书方式出了问题。由于你平日里读书的选择过于宽泛,阅读得又不够彻底,这时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掉,从而使阅读的印象变浅,你自然也就不会对书中的内容记忆深刻了。 对此,作者建议要减少读书的量,增加读书的次数。所以,在挑书的时候要比较严苛,只挑那些质量高、有干货的书籍进行阅读。如果某本书中的内容特别值得你学习、借鉴的话,就可以在读完一遍后再阅读几遍,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读书不做精挑细选,只会浪费你的人生;同时,只有放慢节奏、全神贯注,才能汲取到更大的信息量。偶尔还能在反复阅读之后,发现原本被忽略的细节,也可以说是不小的惊喜。 相信通过这本书,可以改进你的思维模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寻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工具,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