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第二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 1 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 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 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 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 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天湖小学林春花 自从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学中有许多方面让我感到很多困惑。 一、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到了高年级虽说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了。但却又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自学程度也不一样。程度好的学生,能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很扎实,课堂上检查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个环节教学,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不好,课堂上紧紧是简单检查,效果不好,还需要再次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书写,以及词语的解释和如何运用。否则,读音不会读,字不会写,更不用说会用了。听写生字词,错误率高。生字词的教学,所用时间长短的问题,让我困惑。用得时间少,程度差的学生掌握不好,用得时间多,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照顾中间的同学,程度好的同学学习热情受影响,程度差的同学依然掌握不好。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的学生,虽说早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阅读了一部分书籍。但由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方法,所以阅读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读后你让他说读得是什么内容,可能他就说不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有效的方法指导,同读一本书的阅读训练,读后有批注式阅读应该成为六年级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好措施。提高阅读能力,功夫在平时,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发挥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可读的优秀读物,相信,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纵观六年级学生,发现学生在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写作水平没能够达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大部分同学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能突出,详略不得当,句子间或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好,文章选材不突出,不典型。作文课上,如何照顾到全体同学呢?学生程度不一样,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个别语文优秀的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的文章,中等学生,文章会写得勉强合格,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只是会写出一段话来,或者紧紧开个头。有得甚至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面对这些情况,作文课上,老师面向全体授课时,如何照顾全体同学呢? 作文是在课堂上写,还是回家写呢?如果规定时间同时完成作文,作文交上来后,很糟糕。如果不规定时间完成作文,让回家写,学生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来写,结果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 作文批改怎样最有效呢?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情。是老师全批好呢?还是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指导学生批改? 面对全班三十几本作文,老师详详细细仔细批改每一篇作文,这样一来,老师几乎所有时间都会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的是不错,把学生的错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来,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部分学生只看个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可能无暇顾及;部分同学会仔细看,看后会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会下定决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印象总归不会很深刻,时间一长,又忘掉了。总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如果老师指导着让学生来改,学生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印象很深刻,到了自己写作文时会改正,通过改作文,学生知道作文中都会存在哪些问题,那么今后,就会尽量地避免。这就叫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这样一来,老师就会有偷懒的嫌疑。作业自己不改,让学生来改。学校领导也不会愿意。 岂不知,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在不停地指导,不停地教。从眉批到总评,从错字到错句,从一个标点符号到整篇课文都会一一细细地指导学生看到,注意到。但,尽管如此,认识到学生批改作文重要性的人还是不多的。 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在小学阶段就会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书写很漂亮,很规范,可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了。书写了草、笔顺不对、结构松散、书面脏乱、错字很多……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让学生每天描红。要想写好字,就要练,于是老师布置的描红的作业。每天一页描红。认真的学生,描写很好,不认真的学生需要多次督促才行。描红作业老师天天改,学生写的一个样,老师不看,学生写得又是一个样。学生描红时候,字很好,可到了实际写作业,字又回到了自己的原来样子了。认真的同学,瘦小很大。很大一部分同学把描红当成了一样负担。应付差事,敷衍完了事。描红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所起的效果并不是很大。我想,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由被动的老师让我练,变成主动的我要练。 作业展览。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老师们举行作业展览。优秀的作业摆出来,让大家看,学习,受教育。可看的结果,依然是有同学只是当时感叹同学作业好,要向同学学习。可结果呢?到了自己写作业时候,又忘了。有时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进取不服输的心,让所有作业都摆出来看看。优秀的作业受到称赞,不好的作业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业写得不好的同学,可能会痛下决心把作业写好,于是字会规范几天,过了一段时间,又忘了。又回到了原样。作业展览,只有经常举办,效果才会好些。 …… 措施虽说多,但归根到底是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学生从心里面意识到字写规范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从心里面自己意识到重要性了,才会自觉主动把字写好,收效也是事半功倍的。 五、学生不爱动脑筋。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自己动脑筋了。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的原因了,有了问题,百度一下,就会出来很多条答案。完全代替了学生自己的理解。现在课文全解一类的书籍比比皆是,学生看了课文全解,根本不用在自己动脑筋了。于是有了问题,找课文全解,课后问题的答案,各类工具书上,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上课时也懒得自己再记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脑袋越来越懒了。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就放那里不写了。或者等着抄同学的,或者等着老师讲解的时候,把答案抄上去。到了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关键是很多同学不善于动脑筋,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第四篇: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红岭小学廖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本而来,教学课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学习要包括的内容: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熟悉鲁迅的大背景下进行。要移到学生了解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他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法方案。 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的发挥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体,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重要依据。 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指导朗读、默读朗读时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懂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再去爱如何教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到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考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来纳西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的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价值的导向关系,教师要注意点拨。 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阅读方法。 本册教材中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总结。 抓住关键词句,摄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如第三组的课文,《唯一的听众》课后第二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我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他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课文许多地方对行为进行了具体描写,如他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转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更多的留给教师,特别是留给学生。 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积累语言,鼓励运用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指导性。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的做语言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而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 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类,再分别抄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后,还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 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运用得好,某些词句写的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 教师可参照教材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即把握住了重点,由教出了特色。要处理好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做要求。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我也知道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爱国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积累课外的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yi)。(诸葛亮) 第三单元关于诚信的名言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 我也可以积累课外的诚信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关于珍惜地球、资源的标语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我要写一句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有关鲁迅先生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有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至颜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