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什么历史战役?伐纣的地点在哪?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在哪里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地点就是牧野之战的地点,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另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是牧野,这个牧野在历史上指的是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还包括凤泉区、获嘉县中的部分地区。东汉的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里将此地点说的最为明白,文中说道:"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牧野在距离商朝都城南边七十里的地方。在古代的70里等于现在的25公里,所以说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正是卫辉市区所在地。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在商朝末年,诸侯会盟,进行武王伐纣的战役也是在此地发生。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 武王伐纣是什么历史战役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开始的。然而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呢?实际上武王伐纣又称牧野战役,是一场解救商朝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 当时的周武王亲自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已达到4.5万人。据军事史家推测,当时有三百多辆战车,三千五百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是第一梯队。剩下的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联军冒雨兼程北上,至百泉后折而东行。公元前1046年1月25日到达商的别都朝歌。 1月26日凌晨,周武王姬发一早就赶到商朝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后,周王姬发与各诸侯商讨了有关攻打商朝的战略。战略计划: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诗经·大明》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此要问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除了从战争意义上解救黎民百姓之外,从战役过程上看还是一场经过周密计划的"闪电战"。牧野战役让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应接不暇,让商朝的军队溃不成军。 武王伐纣的性质是什么 在历史上战争的胜利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来决定战争的失败,武王伐纣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而且还是正义的战争,所以取得了胜利。 武王伐纣发生的时间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的战争是各部落之间的战争,纯粹是为了争夺土地。但是进入了阶级社会后,战争就会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当时商朝是奴隶主制度的国家,周朝部落也是采用了这种统治方式,所以武王伐纣的性质是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由于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奴隶的不断反抗,需要一种新的奴隶主的统治方式,周朝部落对于奴隶的统治方式比较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所以周朝终将要取代商朝。 从本质上看武王伐纣的性质实质上就是新兴奴隶主反对腐朽奴隶主的斗争。从战役后的输赢情况一目了然,但是根本的社会制度却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控制权力的转移,从商朝到周朝权利的转移而已,周朝对待奴隶的政策和方式也不断的变化,周朝以新的贡纳和再分配互酬体系取代了商旧有的体系,在这一方面商朝是失败的一方,商纣王的炮格酷刑对待反抗之人,极其的残酷,让百姓敢怒不敢言,这样的统治体系即使不是周武王也还会有其他的别的王来取而代之,这是顺应天意,顺应民意的战争,而且战争的性质非常正义,口号是讨伐残暴的商纣王,从战争的各个方面来说,武王伐纣都是必胜无疑的。 武王伐纣的故事简介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 就在商朝纣王残酷统治的时候,在渭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由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周武王为了完成周文王遗愿,积极的策划灭商。周武王重用大臣姜尚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之誓师伐纣,武王伐纣的第一个阶段是联合众诸侯来讨伐,在公元前1046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许多商朝谋臣纷纷投靠周武王,周武王知晓时机到来,决定联合诸侯讨伐商纣。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武王伐纣的故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牧野大战,周武王在誓师会盟之后,于公元前1047年带领着周边的邻国以及诸侯,列阵在牧野。周武王高喊口号:"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招揽了邻国的很多君主,其中有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等。商纣听说周武王到来,决定发兵七十万抵御敌,但是虽然军队人数多,但是由于人心涣散,最后都投靠了周武王,商朝溃不成军,纣王逃跑到城池中,在鹿台上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 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简介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 武王伐纣地图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封为"牧师"。因位高权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此周与商之间就埋下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纣王野心很大,不断的侵略弱小部落。当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就献一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听计从。整日都在沙丘花园中饮酒作乐,还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渐渐的就有诸侯开始背叛他。而此时的姬昌推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有商臣对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周臣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是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四起。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遵循文王姬昌的遗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而纣王日益昏乱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渐渐成熟,于是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 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历史上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因为周武王讨伐商朝时有精密的讨伐策略,有说归功于以周部落为主的强大联盟军,也有说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武王伐纣时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统治残暴,民心涣散;商朝的将士无心恋战。 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之联盟军的兵力和攻打战略: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亲自率三百乘战车,虎贲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于2月21日,周抵达孟津,与庸、卢、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余人,相当于现在的六个师。联军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进攻战略是:趁商朝主力军在东南之时,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进而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和附属国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 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之纣王无心迎战的大军:联盟军到达朝歌后,第一批紧急军情刚传到,联军大部队就跟了过来,朝歌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商朝的军队都在东南,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强将,又没有战车,单靠仅有的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方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锐不可当。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然而商朝的军士无心作战,再加上前方周军的强大冲击大多都慌不择路地往回跑,虽有后方忠心禁军的阻拦,但也敌住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禁军也乱了阵脚。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 强大的军事联盟,周密的作战计划,再加上当时的民心所向,使武王伐纣的胜利成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