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鉴于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管理对象的特点,其人力资源管理中,精神激励手段相对显著,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精神激励的一种,具有高效性,因此需要创新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形式,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实现管理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管理;激励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一)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特点 我国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是:根据国务院1998年发布,2004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据此,同为社会组织,区别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在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显著特点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人事考试中心为例,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能一般包括组织实施各类人事考试、职称评审、人才培训工作,服务产品在于向社会提供科学公平的考试、评审、培训体系化实施,以实现育才举贤、量才录用的社会效益。 (二)事业单位管理对象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管理对象即事业单位职工也具有显著特点,其履职行为是直接代表政府行为的工作人员。 以考试为例,组织任何一项考试,完整的流程包括发布考试信息、审核考生参考资格、组织实施考试、发布成绩和合格标准、发放合格证书等。参考人员认可这一组织活动的前提是认可政府公信力,即相信代表政府的公共部门具有公平、权威的特点,那么,参与其中的事业单位职工的行为,也必然需要具备公平性和规范性。 职称评审,其实施过程包括受理评审材料、组织评审面试答辩、反馈评审结果等众多环节。其中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必须力争实现零失误,这就要求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具有超高水准的职业素养,包括:超强的责任心、一流的服务意识、熟练的业务水平等。 基于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和管理对象的特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需要具备高效性、规范性的特点。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常用激励手段 (一)管理学范畴内的需要、动机与激励 管理学中,需要被定义为"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动机则是指"个体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研究认为,需要的不满足引发动机,而动机表现成行为,通过行为满足需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并提出这五种需要的层级越来越高。 因此,当一种需要满足后,会引发更高层次的需要,从而形成:"需要—动机—行为—满足需要—产生新的需要"的行为模式循环。 在此,激励指的是刺激个体需要,引发动机,促成预期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手段。 (二)基于需要、动机理论的激励手段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手段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 物质激励的最主要实现方式是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事业单位的薪酬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 同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强调服务性而非盈利性,在薪酬制度设计上,横向比较,职务层级之间的收入差额并不明显;纵向比较,职工个人年调资增资幅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可以看出,物质激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相对弱化。 据此,精神激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尤为重要。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在精神层面实现,精神激励手段是通过唤起职工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强化其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引导其积极、主动的行为。 具体到人事考试工作中去,精神激励手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考试从业人员感受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和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具有同一性,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激励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思想政治工作对事业单位职工的激励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指用人单位通过约谈、考察、教育、会议等活动对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处事态度方法进行教育改造的行为。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激励作用与反向激励作用 正向的激励主要是通过典型性教育、开展学习活动等形式,帮助事业单位职工找到工作行为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单位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实现过程。 例如,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要求各地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对党员干部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 而通过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主流价值观,对符合此种价值观的工作行为,给予褒奖、评优等正面激励,从而满足职工被尊重、肯定的需求,引发其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感受,产生相应的积极动机与行为,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反向激励主要是通过各類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帮助事业单位职工规范行政行为,树立底线意识。 人事考试工作具有常规性、周期性,即每年的工作安排大体一致,考试、评审、培训工作计划一般会提前制定发布且周而复始,全程参与的职工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从而可能造成以下三层危害:一是工作参与度降低,凭惯性工作,丧失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执行工作时精力投入减弱,造成失误;三是产生侥幸心理,无视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致使组织目标受损。而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学习典型反面案例,可以给职工敲响警钟,使其认识到任何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减少或杜绝职工做出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也呈现出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对象低龄化、管理思路精细化等新特点,相应的,创新开展事业单位中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维持和强化激励作用。 一是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心理建设相结合。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加快,压力也随之加大,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职工的心理建设,而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三观的端正也有利于职工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只有保证职工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良好的开展环境。 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本质是传播主流价值观,而讲传播则离不开媒介和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已成为普遍接受的传播载体,甚至出现"流量决定传播"的情况,这些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国务院就设计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国务院"APP,前段时间发起了"测一测,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的活动与网民互动,作为基层事业单位,在职工中宣传开展相应的活动,则可以提高职工参与度与接受度,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发挥显著而高效的激励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实现,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z].2004-06-27 [2]聂雪奎. 对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