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中讲到了学习结构化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结构化表达、结构化展现及结构化分析,并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化分析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视角、层级和关系,并用一个电商的案例来解释多视角的分析问题。本章会接着结构化分析的层级和关系两个维度继续来表述结构化分析,并再次用电商的例子演示如何利用视角、层级和关系来结构化的分析问题。最后,我会用大量的篇幅和案例对如何提升结构化思维进行一些描述。 上一章节:碎片化学习是骗局?那是你没有掌握结构化思维方式(上) 结构化分析:层级 层级有利于我们将抽象的信息变得清晰有层次,便于我们更全面的分析问题,通过层级将信息归纳推理,层级也是我们分析元素之间关系的核心。 垂直结构(父集,子集) 平行结构(兄弟集) 交叉结构(关联集) 抽象层级(马斯洛需求层次) 结构化分析:关系 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元素A的变动会造成元素B的哪些变化。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经常会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我们需要考虑到元素之家的关系结构,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关系类型:继承、传递、对立、平衡、互补、阻碍、重叠(共性)、调用、依存、流程、互斥、合并、排序、相生相克等。 我这里举个中医五行的关系图,来简单解释下元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希望透过案例,能诱发大家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而做出决策。 我们假设金木水火土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绿色代表相生,红色代表相克。 A.相生:递相助长和促进的关系。水生木,水的数量促进木的数量。 B.相克: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克土,木的数量,制约土的数量。 A.相乘:木克土,当木超过了平衡点,会对土过度克制,造成土的衰弱。 B.相侮:木克土,当木过于衰弱时,便不足以克土,造成土的增强,反克与木。 因此,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分析到和它相关元素的影响。比如:在木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那必然会直接造成土弱(木克土)、火旺(木生火)和金被侮(金不足以克木)。所以好的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卸火补土压木。 回归到上一章的案例:某公司的一款产品,今年的利润为100万,计划明年利润要上升20%,你会怎么考虑? 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升销量、提高客单价等方式提升利润。现在我通过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具体分析,我们用降低成本里技术升级的方式来举例。 如图所示,技术升级会影响哪些因素,在这里我简化了下过程。分析这些影响关系,便于我们更好的做决策。 如果商品单价200元,成本为为100元,通过技术升级后,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10%(10元),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5000件)。 总计节约成本为5000件*10元=5万元。而技术升级的短期成本为40万元。因此,通过技术升级达到明年利润增长20%是不可行的。 四、如何提升结构化思维 知识的积累(拓宽认知边界) 一个人不可能想象出在他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譬如:我们无法理解超过三维的空间,夏天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季,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一个人的认知边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三观格局,我们应该在提升认知边界的道路上终生前行。 大脑有两个特征使人类不够理性,一个是处理信息方面的缺陷,另一个是内容缺陷。对于这两种认知缺陷,智力均未能提供让人类不受影响的免疫力。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我们称为"认知吝啬鬼"。 ——基思-斯坦诺维奇 斯坦诺维奇认为人类不够理性的原因有两点,分别是处理信息方面的缺陷和内容缺陷,那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两点来提升我们的认知边界。 向内求(观内在):向内求的是智慧。如果用逻辑学来讲,向内求更多的是演绎推理的过程和结果。多提问、多思考、多观察,在观察中找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向外求(学习):向外求的是知识。向外求是归纳总结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学习和观察,多总结,多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方法的积累 这里的方法是指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再次借用斯坦诺维奇的话,"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我们称为"认知吝啬鬼"。大脑总是会按照我们固有的思维惯性来思考,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学习思考方法,更重要的是将思考方法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强迫自己去使用思考方法,直到形成惯性。 我列举了几种我常用的思考方法,我这里就重点介绍3种方法:属性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逆向分析法、发散分析法、递进分析法、证伪分析法。 (1)属性分析法 将属性呈列出来,依次进行分析。我这里指的属性不是指单纯的产品属性,他包括了产品多个维度的元素属性,例如:产品的物理属性、产品的参与者、产品的流程节点等等。 案例:医院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都有哪些功能? 如果不参照竞品的情况下如何分析,如果全部罗列的话,内容太多,我简单来分析几个点来说明。 A. 将医院的参与者罗列出来:患者、医生、护士、科室、管理人员、院长。 B.将医院看病的流程罗列出来:挂号、看病、缴费、取药。 根据A,我们可以做患者管理、医生管理、护士管理、科室管理等列表功能,除此之外呢,还可以做患者建档档案、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科室工作站等等。 根据B,我们可以做预约挂号模块、诊疗模块、缴费支付模块、取药模块。再往下来细分,预约挂号会涉及到医生排班、排队叫号等子模块;诊疗模块会涉及到治疗、检查、理疗、处方等子模块;缴费会涉及到划价、支付、统计等子模块;取药会涉及到药品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子模块。 通过属性分析法,旨在将元素罗列出来,先保证大而全,之后再进行连线关联或增减。 (2)因果分析法 到底什么是因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例如:佛教的部分人把报应当成因果。有的人觉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但这都不是我眼中的因果,我眼中的因果是一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循环性的关系网。 "果"是"因"的一种表现,"因"解释了"果"的表现,我们要分析的是网状因果而非单一的线性因果。 我们再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仅仅的考虑产品和需求本身,"需求大,产品好"不一定能成功,还应该去了解产品背后的资源、规则、环境、文化、人性等。从而连接更多的因果链条,从而确保产品离成功更近一点。 (3)逆向分析法 什么是逆向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否定你的直觉、感性、惯性后,静下心来思考的结果,是一种打破固有思维惯性的方法。 拥有=被拥有,也就是说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其实你是被他束缚了。我们被各种不同的规则和框架所捆绑,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固有的东西。 在刘慈欣的小说里,经常能看到一些逆向的协作手法,例如:时间移民里,桑比亚由于食物匮乏,三分之二的人在挨饿,一位博士科学家通过用基因软件技术改良农作物,但是收效甚微。最后博士逆向思考,既然可以改造食物,为什么不能改造人的本身呢,于是对人的消化系统进行了重新编程,使人的食物范围大大拓展(可以食草、树叶等)。 我总结了六个字,作为我的产品观: "忘其形,得其魂。" 忘掉外在的形体,得到内在的灵魂,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保持逆向的思考习惯。逆向分析法的案例很多,再此我就不列举了。 (3)逆向分析法分类 换个角度、流程逆向、心理逆向(把自己培养成用户)、缺点逆向法、属性逆向法、对立逆向法。 模型的积累 如何让一个没有体系化知识的人做出一套有体系化的方案来? 最快的方法就是套模型(模板)。那什么是模型呢,简单来说:就是别人已经设计好的结构和体系。 波特五力、5W1H、商业模式画布、SWOT、六顶帽、用户体验要素、七宗罪、KANO。 练习 我在这里拿个实验来说明练习的重要性,下图中,左图的是刚出生小猫的神经元,右图是成年猫的神经元。 我们可以看到,刚出生小猫的神经元有很多关联,但是都相对较细;成年猫的神经元关联较小,但相对较粗。其实人也是一样的,小孩子想象力很丰富,可以产生很多种关联,但是不稳定;成人由于社会的一些规范,形成了固定的关联路径,关联会减少,但是相对较稳定。 因此,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好的东西变成一条常用的关联路径,就要通过练习,让他变得更稳定,将美好变成一种习惯。 练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固定的形式,我这里列举两种。 (1)自上而下:模型匹配、拆离分析、模型重组 举例:如何做一款APP的竞品分析。 模型匹配:用户体验要素。 拆离分析: 战略层:市场、用户、产品定位很精准。 范围层:功能很完善,内容很优质。 结构层:逻辑很严谨,流程很简单。 表现层:操作很流畅,用户体验好。 框架层:设计简单大方、视觉冲击强。 模型重组:串联、总结分析结果。 (2)自下而上:罗列要点、总结归纳、提炼模型、补充 举例:为什么喜欢小明? 罗列要点:真诚、演讲好、身材好、长得帅、执行力强、对下属好、护短、直爽、有责任心。 归纳分类: 真诚、豪爽——性格 身材好、长得帅——外貌 演讲好、执行力强——能力 对下属好、护短——为人处事 提炼模型:性格、外貌、能力、为人处事。 补充: 能力:演讲好、执行力强、公关能力强、有商业头脑、创新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