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分配,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处于非均衡状态,信访总量居高不下,而且具有集体性、突发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时期信访现象的成因 经济政策变化、体制改革推进、利益格局调整等成为当前信访问题的重要客观因素。 随着改革的推进,各行各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不断调整,面临着矛盾突出、历史包袱沉重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思想碰撞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然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另外,利益分配、格局调整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活跃性的特点,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非常关注,他们反映的问题比较现实、直接,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 工作不到位、责任不明晰、作风不踏实等是形成信访问题的主观成因 有些信访是应该解决又能解决好的问题,一些部门就是置若罔闻,使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难,难问题拖乱。再加上有些单位领导对信访工作认识不足,对上级信访部门督办的信访事项、部署的矛盾排查工作不认真,稳控措施未到位,造成群众上访。此外,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几个相关单位和部门,业务部门对相关政策拿捏不准,不主动拿出处理意见,相关单位和部门谁也不愿主动承担解释答复调查处理任务,而是"踢皮球",导致一些小事酿成大事,大事拖成难事。少数基层单位干部作风较差,群众观念淡薄,不愿意与群众打交道,对苗头性的问题不够重视,对待群众初信初访时态度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教育工作,导致群众对部分基层干部产生怨言、不信任,遇有困难和问题不愿找有关责任单位反映,而通过越级上访找上级领导寻求解决。 新形势下信访问题解决之道 建立健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抓好政策源头预防。 历年来发生的群访情况表明,总是当一项涉及群体利益的政策法规出台后,信访事件随之出现,问题在于有些政策缺乏连续性和严肃性,一个阶段一个政策,一个部门一个政策,一方面使群众无所适从,到处信访;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抓住了政策空档,致使当初本应彻底解决的问题,"尾巴"越拖越长。相关部门应在出台政策前,认真做好稳定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各群体利益,细致做好事前调研工作,切实依据相关政策法律规定制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同时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为政策实施提供体制保证。 做好信访工作,必须抓住加强组织领导这个关键环节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各级领导重视不重视,重视的程度够不够,对信访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领导的责任,严考核、硬兑现。二是建议层层推进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亲自接待加强与上访人的联系和沟通,在了解上访人的诉求、意见和建议问题上更直接,在政策答复处理上更权威、在交办督办信访事项上力度更大、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上更具体,便于有效地开展信访工作。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调处化解不稳定因素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措施。减少群众上访,要着重于抓基础、认真做好信访矛盾的排查调研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光靠坐门接访、文明接待还不够,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访调研制度,制订信访调研计划,深入基层开展信访调研工作,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随时掌握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上访动态。做到上访的苗头早发现、酝酿中的事件早劝阻、"热点"问题早解决。把工作做在问题产生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发阶段,绝不让事态扩大,从根子上把信访发生率降下来。 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复核终结机制,规范信访程序 从处理信访问题的机制上看,当前的信访终结机制存在着弊端,致使许多本应当终结的信访案件没有定论,既给工作在信访第一线的部门和人员带来极大压力,因为问题不好定性,长期无所适从,又促成信访人"打持久战"的心态,信访不止。所反映的问题被上推下拖,各级都想图个人走心静,暂时过得去,走一步是一步。时间一久,上下都疲了,在政治敏感期搞好"稳控"就成为潜在规则,时期一过,这部分老户重新起来折腾。因为案件没有终结,不能判定信访有理还是无理,处理和打击都不力,"稳控"也拿不到台面上来,还引发了新的问题。既教育不了信访人,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给基层增添了工作压力。到头来各方都埋怨,上访人员不服,更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促其在信访路上越走越坚定,信访一线的干部群众也有怨言。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稳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