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班级上课,课间总被学生留下,学生们表现得很活跃,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与开学初刚见到他们时迥然不同。那时候,他们不敢说话,课堂上怎么鼓励都不愿开口。站在讲台上,有时真有点身处荒原的苍凉感。 相信孩子不愿开口的情况,许多教师都见过,特别是在高中,哪怕是在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样名校的吴非老师也为之感叹过,学生到高中就不爱发言了,他曾经发脾气,然后让孩子们"撕破脸",依次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大喊一声,要让所有的人吓一跳才行。这是吴非老师万不得已的的办法,由此可见高中课堂的沉寂已非同一般。如若任其发展,学生会慢慢失去话语的兴趣,失去表达的欲望,甚至丧失思考的能力,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初衷岂不背道而驰? 为此,这个学期,我设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朗诵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阅读兴趣小组、版面设计兴趣小组……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我再根据学生报名的情况进行微调,然后周密筹划,展开活动。于是就有了每周两个同学演讲、三个学生阅读分享,每天课前都有朗朗的读书声,演讲和阅读分享后还有相应孩子们的点评、学生自助的书法指导、摘抄版面设计评比等等,活动丰富多彩。 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慢慢地找到了自我,他们爱说,还爱大声地说,他们还要求增报兴趣小组。我很欣慰,兴趣小组破解了学生课堂不爱发言不爱思考的坚冰。 首先,兴趣小组以其广阔的包容性,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学生各有所长,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学习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众多的发展需求,而众多的兴趣小组,好比众多的菜品,不同的孩子,总能找到一道自己喜欢的菜,然后各取所需。学生在兴趣小组里,还能找到志趣相同的同学,彼此讨论,互相促进。而且,这种沟通交友更让彼此的心灵欢喜充实,收获了友谊。学习的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特长,促进了个人的发展。 其次,兴趣小组活动安排灵活,有的在早读,有的在活动课,有的在晚自习;活动形式多样,有的是集体活动,有的是个人展示活动,有的是展示带动,有的是同学间的帮扶……有了兴趣小组的学科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更加灵动。 其三,兴趣小组让教师有限的精力得到了精准地发力。比如,没有精力对所有学生的作文精改精评,就让孩子们报名参加作文兴趣小组,且对他们严格要求,一个月两篇作文,对小组成员的作文实行面批,详细指导。而对写作兴趣不高的同学,对其作文要求不高,文通句顺,能完整叙事,能说清道理即可。而且尝试着让兴趣小组的孩子批阅修改其他学生的作文,在这些作文中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并善意帮助解决同学文中的简单问题。对不同类别成员予以各有侧重的指导,让他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精心筹划并实施兴趣小组,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最中央。不是一厢情愿地去教教师想教的,而是教学生所需要的。并且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懂得"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对兴趣和渴望的激发和唤醒,是培养学生持久的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为此,不妨更多地把讲台让给孩子们,让他们尽情演讲、分享,让他们彼此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一起阳光自信地欢乐学习、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