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但是在就业和择业的时候,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钱看,如果你只盯着钱看,你很可能会错过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很容易迷失自己。 本文选自《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作者林夏萨摩,黑天鹅图书出品 。 1:
今年5月,一个很久没有联络的人,更为准确地说是我一个朋友的弟弟,阿辉,突然找到了我,说他最近失业了,求抱大腿,求推荐工作。 我说,我现在的公司近期没有招人计划,而且,如果我帮你推荐,应该也是上海地区,我的人脉还没有广泛到可以异地帮朋友找工作的地步。他说,哦,我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本来是打算离开苏州回老家发展的,但是又听说老家的工资很低,我就不想回去了。 我说,老家的工资低是自然的,毕竟是二、三线城市,不比北上广。你应该也知道,像北上广这样经济发达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高收入、高消费,本质是一样的。 "那你以前的公司还招人吗?"他问。 "我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如果你要进,要么你是广告相关专业,懂广告、营销;要么你英语好,能够用英文流利沟通做介绍;要么你会文案、策划、设计、执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否则,我是没有办法把你推荐到我上一家公司,或者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的。 "我虽然混过广告这个圈子,多少认识点朋友,但我不会自砸招牌、自毁名声的,也不能对你不负责任,胡乱地将你推荐到一个待不长久的公司。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就算别人看了我的面子安排你入职,回头还是会找一个理由把你炒掉。坦白说,我的面子也没有大到可以让我任何一个前老板或朋友的公司养一个闲人的地步。这样说,有点残酷,但事实如此。其实我想知道的是,你有什么可以谋生的特长或技能吗?这样方便我对症下药地帮你推荐工作。" "特长?反正不是靠身体就行。" "很好,你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幽默感。能认真一点吗?" "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啊,不然找你干吗?不就是看你在上海混得好像还不错的样子,至少比我哥混得好。" "然而并没有。那你以前学的是什么?没有想过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吗?" "数控机床啊,但我不想做这个。" "不如,我换一个方式问你,你有想过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吗?" "钱,我就想赚钱,你这不是废话吗!" 他的答案非常简单直白,对话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帮不到他了。 其实,每一次,当我问一个处在迷茫中的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这个问题的时候,期待的是通过对方一个有营养的答案了解到他更深层次的特质和需求,这样我就能够结合对方的心理状态和客观条件,为他提供更具可执行性的建议。但奇怪的是,有很多次,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的答案都是简洁明了又毫无意义的一个字——钱! Comeon,谁不想要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不喜欢钱的人,但绝对没有不需要钱的人。除了极少数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穷人、富人,虽然每一个人的位置和处境各不相同,但人类追逐金钱的欲望和立场却是惊人地一致。所以,想要钱,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有效答案。 "可能,你真的要好好地想想这个问题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除了钱,我想不到别的答案。"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能赚到钱,只是钱多和钱少的差别。我担心的是,如果你完全只是奔着钱去做一份工作,结果不但没赚到钱,而且还会很不开心。我看过太多这种例子了,自己以前也曾把赚钱当作目标去找工作,每一次,都做不了多久就离职了。所以,我才会觉得透过‘需要钱’和‘想赚钱’这样的表象,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个得以一展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是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是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是心里没底啊,很茫然,不然也不会来找你了。老板连上个月的工资都还没发给我,我现在连吃饭都是个问题。"看着南京东路的车水马龙人潮汹涌,他忽然转过脸很认真地问我,"你觉得我适合在上海工作吗?我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吗?" 没有什么能不能的,每一天都有人满怀期望地来到这里,每一天也都有人落寞失意地离开这里。其实,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奋斗,在哪里都一样。上海再牛逼,你现在还不是踩在这片土地上? 2:
自从3月起,我陆续地在一些公开的平台上发表文章后,几乎每一个星期,微博私信都会出现这样两种留言:一种是,姐姐,我今年就要毕业了,但是我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大学里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你能给我点建议吗?另一种是,我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辞职吧,又不知道下一份工作找什么样的,现在真的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了。 以上两种是普遍存在于"80后"和"90后"人群中的问题,为什么呢? 客观上来讲,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一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独立性的培养。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想走什么样的路。就算是少数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但大部分时候,那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写一篇命题作文一样的东西应付差事就完了,在学生日后的就业中并没有起到过实际、有效的引导作用。 主观上来讲,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是把"战胜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当作人生目标的,他们并没有认真地想过,那以后自己想做什么。很少有人,在当初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我现在填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是关乎我将来就业的,是很可能决定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的。大部分人是填了家长和老师推荐的学校和专业,所以,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才突然发现,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当然,我并不片面地认为,你学什么专业将来就一定会做什么职业,只是我们应该都承认,大学里所学的,很大程度地影响和决定了我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在职业选择上少走弯路。 当我们每一个人在面临就业和择业又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时,我们是否可以顺着这样的逻辑框架进行思考: 一、我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是什么?我到底喜欢什么? 二、我有什么特长和技能?我的这些特长和技能是可以用来谋生的吗? 三、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的长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 四、一份工作,我最看重的是什么。你不是神,不能拥有一切想要的,总要做一些取舍。是令人艳羡的高工资和好福利?是公司文化氛围好、领导开明、同事和睦、俊男美女多、文娱活动丰富,还是发展前景好、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如果以上几点不能同时满足的话,那么又要按照怎样的重要优先次序进行排列和选择? 五、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当一个人说他希望找那种文化氛围开放活泼的公司,也许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我是一个喜欢自由、不太喜欢被束缚的人,那国企和国家事业单位就要先被排除了;当一个人说,她想进入那种每年有出国旅游和高端年会派对的公司,那么她更适合的也许是软硬件高大上、注重员工福利的外企。 六、如果可以的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从中赚到钱。据说,这是最幸福的活法。 七、在就业和择业时,可以向那些较自己年长、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又对自己有几分了解的人寻求建议。但是最终做决定的人,仍应当是你自己。人生是自己的,选择当然要自己做。 八、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变数太多。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好的选择,是选择那些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和职业。 当你经过几番比较和权衡,终于锁定了一个答案时,试着将时间轴拉长,如果快进三年或五年,这个行业、这个职业依然能持续发展吗? 举个反例,我是2008年进入大学的,那个时候爸妈觉得读英语专业挺好的,毕业了,就算是不当英语老师,做外贸也是挺好的,但真相却是,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外贸行业并不景气,已经错过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黄金十年"。 九、如果可以,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你的第二职业技能。早在2009年,斯坦福大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的公开课上,校长约翰·汉纳森就曾经说过,21世纪正逐渐拥有这样一个特点,人们不再只拥有一个固定的职业,而是经常随时间变换职业,他们不得不学习不同的技术,这样才能进入更为宽广的职业发展领域。所以说,我们不如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多元职业能力,以便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众多领域的大佬们纷纷跨界创业呢?他们也害怕自己所在行业和领域被淘汰啊,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十、等有一天我们的能力到位了,薪水和福利自然也会到位。社会不是象牙塔,很残酷,也很现实。 没有任何一个老板和HR是傻瓜,一个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坐到什么位置,能做成什么事情,他们心里有一本比你计算得还要精准的账。 如果能力与野心匹配,自然能得到想要的薪资,竞争这么激烈,老板也会担心人才流失,必然会用高薪去留住有用之才。如果能力与野心不匹配,那就一边培养能力,一边呵护野心,直到他们给到你想要的薪资和待遇,如果他们没有给,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还怕跳槽找不到好工作吗?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在我们要求社会和公司等,给予我们一些东西之前,首先应该想清楚我们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不然我们根本就没有谈判的筹码。 十一、赚钱是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但是在就业和择业的时候,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钱看,如果你只盯着钱看,你很可能会错过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很容易迷失自己。 其实我在做广告之前,分别进过外贸公司、连锁酒店和红酒公司,我当初试图进入这几个行业的动机都很单纯——赚钱。那时我认为在外贸公司做业务、星级酒店做管理和红酒公司做销售都是来钱快的几条路子,可是这三家公司,我都只工作了不到三个月,因为不适合我。 外贸公司的业务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维护老客户、跟进新客户,顺便处理下售后问题,每天如此,很枯燥。连锁酒店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是最不需要个性和自我的地方,客人永远排在第一位,哪怕他是错的,哪怕他很没素质,你都得让着他,百般礼遇他,这点对于一个从小到大都是信奉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我,有点困难。至于我做不了红酒公司的优秀销售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一是,我很害怕被客户拒绝;二是,我很难把一瓶普普通通的红酒吹得天花乱坠。 但广告不一样,可以不断接触新的品牌和新的案子,永远有新鲜和刺激。但策划不一样,它就是需要你有个性、有想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广告圈子不一样,与你接触沟通的甲方客户,大部分都是很有品位、很有要求的人,跟他们在一起,能把每一个案子都变成一种充电学习。 最理想的工作,不仅能让你赚到钱,更能发挥你的特质、做得开心,这样你工作日的8小时才不是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煎熬。 人生在世,天大地大,快乐最大,钱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必当作目标。金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等值量化的工具,我们需要钱,也不过是需要这个工具来交换获得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等,它只是表象和工具,并非本质。所以,除了钱以外,你还想要的东西,多半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最欣赏的一种活法是,左手现实,右手梦想。牛奶和面包都要有,但诗和远方也不会忘。也许,你说我太天真,太过理想主义,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想呢? 这个世界,会不会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