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111-02 摘要:在当今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看,企业不仅是对股东负责的经济实体,还是一个需履行社会责任的实体。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以财务报表为主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报告 财务目标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性质也随之发生转变,企业并非只有股东投资经营的独立经济体,而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命运共同体。而以往管理理论只着眼于经济责任,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忽视了社会的各项支出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弥补了这一不足,认为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企业生存发展也应归功于各种社会因素的支持。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在财务报告如何披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Oliver Sheldon提出,他认为应将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H.Bowen(1953)提出了商人应履行以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念为基础进行决策和制定生产经营规则的义务。 Davis(197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当前法律规范约束之外,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的各种行为。而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成为国际主流,且我国政府主张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为我国开展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随着政府对环保、企业人员权益、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的不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结合经济责任、道德伦理、法律责任、社会公共利益,即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 企业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财物、劳务等各种资源组成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依据其向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分享企业的产权收益。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对利益相关者观点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利益相关者理论支持者认为企业是所有相关利益方之间的一系列多边契约,相关利益方即是契约的主体、可以是管理者、雇员、供应商、顾客等多种主体。弗里曼(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概念直观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高层经营者和投入专用资本的员工、供应商等)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政府、消费者、竞争者、社会公众等)。 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的不足 企业现行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为原则,同"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相匹配,而与目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相悖,对其他权益要么披露不足,要么不予解释,不能准确反映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首先,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报告模式和硬性规定,多数企业还是注重于传统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一报表明显不能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诉求;其次,目前企业多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给自己贴上正面标签,很少披露自身不足,例如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诉求、员工工资拖欠问题很少有企业在报告中提及。这使我们的多方位评价体系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再次,企业往往是追求高利润的投机方,道德力量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前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使得相关法律模式规范再次受到重视。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保障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但对环境、消费者,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模式缺乏,造成相关利益者在权益遭受损失时无法可依,无处申诉,这种缺乏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实施流于形式。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 (一)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作为企业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将实现最大化利润作为目标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管理者则要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来维护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上市公司,通过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能使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从而保障股东投资的稳健性。 (二)债权人利益 虽然都是企业资金供给方,债权人与大股东相比往往不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作为信息供给的需求方,往往难以实时监控资金的投入运作方式。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资金本息能否按时归还,为了充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降低资金筹集成本,管理者的责任在于把握市场动态,稳定现金流,在保证既定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三)职工利益 管理者通过招聘、管理员工,发放福利、增加工作岗位和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来保障职工权益。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往往过多地注重追求自身利益,注重投入产出,而对于职工权利保障意识淡薄。职工作为企业运作的微观经营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产品质量,所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及长远发展。 (四)供应商与竞争者利益 供应商是经营活动的上游利益相关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和谐关系直接决定着企业资金链、产品生产的有效运转。从资金成本上来看,良好的洽谈、持久的合作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实现双方共赢。竞争者是企业降低成本,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动力与方向标,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制定友好合法的竞争战略,在保证有序的竞争环境下,努力实现高收益。 (五)消费者利益 来自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各项反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与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管理者的责任正是通过管理企业的生产,创造符合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基于整个"生产—消费"链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目标为产品合理定价、生产高质安全的产品、提供完善的销售服务,并将这一社会责任范围从消费者个人扩大到竞争者与供应商。 (六)生态环境及社会公众利益 环境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生产需要环境资源,为了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企业置环境污染于不顾,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相悖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先前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都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不能仅仅把经济利益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从环境角度来说,管理者的责任应为完善对企业生产废弃物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等几方面。 四、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目标的融合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从外部环境角度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如果企业能积极为员工谋福利、改善工作条件,企业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声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若在环保节能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就可以免受社区和公众的谴责,减少政府政策性检查和行政处罚,享受更多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与整个外部环境实现积极互动,从而使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可能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供应商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采购生产成本。另外,良好形象的树立可以帮企业化解融资难题,降低经营风险,有效地实现了从融资到资金收回整个过程的灵活性。从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角度看,员工作为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所在。尤其那些存在高风险、高压式作业方式的企业,应该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建立和谐持久的劳资关系,吸引和招募到更多的优秀员工,创造出更多生产力,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五、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 (一)拆分原有的财务信息,分体系列示 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将原有的财务信息进一步划分,如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的费用,在管理费用中列报;分不出哪些是对员工招聘和培训的费用,明细可以在社会责任中具体列示;对顾客购买的产品维修费用也在此明细列报等。即相关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列示,具体明细纳入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 (二)构建基于多用户的财务网络数据库 企业应构建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财务报告模式,即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一个相关利益者信心需求数据库和一个报告数据库。报告数据库提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各种报表,需求数据库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个性需求提供他们定制的信息,定期向他们报告。另外该模式还有一个友好的用户处理界面,利益相关者可通过该界面实时地和公司进行沟通以获取所需信息。 (三)严格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应包括产品性能及配套服务、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度、员工工作条件、职工福利等方面,企业应将上述社会责任以及对用户和潜在客户的社会咨询服务等纳入报告体系。另外为了积极响应当前的环保与和谐社会政策,企业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设立环保、节能、社区建设、社会捐赠等信息披露专栏,使得整个经营受到社会的承认,真正在社会监管下有效经营;继而更灵活地获得社会融资、财政支持和政府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宣大红.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报告信息列报改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2]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7):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R].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兆国,李庚秦,刘晓霞.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几个重大财务问题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王立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