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我国信贷市场的所有制歧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97-02
  摘要:"所有制歧视"作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大阻碍,是指不同筹资者因存在产权差异而导致的筹资偏差。目前,在我国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在贷款的争取上相对于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国有企业明显处于弱势。在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导致发展受到制约的背景下,研究"所有制歧视"究竟如何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影响企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以及政府进行金融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还对"所有制歧视"可能导致的经济后果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所有制歧视"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我国信贷市场上,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利率远高于国有企业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报告显示,因为贷款条件苛刻,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90%都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这种不平等现象源自于贷款机构对不同实力、不同资信程度企业的区别对待。在我国,由于民营企业起步较晚,这种不平等现象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即"所有制歧视"。国外学者曾对此现象做出过解释:因为商业银行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辨别出不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大小,只能运用信贷配给政策来降低贷款利率。因此商业银行会尽可能地将资金贷给实力较强、资信程度较高的企业,而尽量避免贷款给实力较弱、资信程度不强的企业。
  一、文献综述
  信贷配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贷款申请人所申请的贷款,由于银行自身银根的局限,在现有的银行利率下只能得到部分满足;二是由于企业自身身份地位的不同,会有一部分企业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企业即使出具比银行利率更高的借款利率还是贷不到款,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信息不透明的民营中小企业之间。Stieglitz和Weiss(1981)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作为依据进行研究发现,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和借款人自身道德的原因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信贷配给政策必然长期存在。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其在资产规模上不占优势,因而很难向银行取得贷款。
  Thakor和Greenbaum(1993)发现,银行如果能长期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那么便能在联系的过程中起到监督企业的作用。Grace O. Kim(2001)的研究发现,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在初期会给出更高的借款利率,以加大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和增加其在银行的信用度,为以后的借款打下基础,而随后的借款利率高低则视其还款信用程度而定。
  二、我国信贷市场上"所有制歧视"的具体表现
  (一)"所有制歧视"的马太效应。信贷市场出现了马太效应,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效应造成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马太效应在信贷市场上主要体现在:如果信贷政策进行积极的传导,社会经济会快速增长;当信贷政策传导出现阻碍时,资金配给就会偏向于流向大企业。如果从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资金都会流向强势产业,只有少数资金会流向弱势产业。也就是说大企业得到的多,而民营企业得到的极少。
  此外,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也会影响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比如,一些政策建议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倾向于借款给规模大、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因为其资金、技术实力比较雄厚,能够投资兴建大型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而相对来说,民营企业由于对地方经济的促进效果不显著或产生效果的速度较慢,因而在获取贷款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劣势。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功能定位是为国有企业服务。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经过体制改革,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扶持国有企业、践行国家政策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已经不再像改革开放之前那样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各种成分的所有制企业混合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但是国有企业仍然控制着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对我国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自身负担较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必然将大量的信贷资源倾斜给大型国有企业,以维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我国,信贷资源集中掌握在国有商业银行手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全保障国有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便很难再有余力去支持民营经济,导致民营企业取得贷款难度增大。
  (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设计不对称。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经营机制的转化,对风险管理以及成本核算加强了预算控制。商业银行在实施信贷配置的过程中强调"四重"战略: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客户以及重点地区;对风险控制加强了管理,实行零风险管理以及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如若贷款出现违约收不回来的情况,将对其发放人追究责任。但是在强调贷款后追究制度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制度。正是这种收益和责任的不对等,使得信贷部门普遍对贷款持消极和谨慎的态度,宁愿不贷款,或者贷给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给小型的民营企业,因为大型国有企业相对来说还款信用较好,风险较低。
  (四)我国非国有金融机构发展迟缓,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筹资的专业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构成,造成了金融体制上的垄断。因为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营运成本相对较高,利润动机较为明显,贷款利率也就相对较高,它们开展的业务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比较合适。但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门槛较高,民营企业筹资型的中小金融机构扩建比较困难。
  我国信贷市场还没有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现实,偏向于向国有企业以及大企业放款这一非市场化操作原则,对民营企业来讲是一种压制。这种政策的不公平性,不仅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对金融运行造成了负面影响:第一,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民营企业中一些符合国家政策的企业不能实现规模经济;第二,对于民营经济来讲出现了借贷无门的现象,不得已只能借高利贷来补充资金,导致金融秩序被打乱。以上几点都增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以及经济结构风险。
  三、针对"所有制歧视"的建议
  (一)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讲,不牵涉外在因素的前提下,融资能力是由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并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的融资渠道才能拓宽。有许多民营企业因为素质较低、信用状况不健康而被银行贷款部门拒之门外,这种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发展关系型贷款,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此外民营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较低,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银行的利益就不能得到保证。一个民营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经营者的素质以及管理水平所决定的。所以,经营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体系、方式和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当一家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运转以及盈利能力时,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才会扩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才会认为其拥有较好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会主动给予其资金帮助,只有这样民营企业的融贷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民营企业应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构建可以明确体现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控制体系。向公众披露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财务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首先,增强与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认识,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其次,要对资本的移用开展相对精确的掌控,科学地开展资本配发;最后,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构建合理的会计运算、估算管理及有关的财务管理体系。民营企业一定要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掌握财务管理新思路,使投资种类愈加丰富,强化危机规避意识,提升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从宏观角度讲,缺乏信用导致为了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务必增加几个程序,极大提升了行业总体的交易成本总和。因为迅速、简便的交易方法与模式得不到运用,拖慢了经济的增长步伐。从微观角度讲,缺乏信用会让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丧失信任,影响企业的信贷规模与信贷效率,约束了企业的深入发展。所以,民营企业要想成功获得信贷资金,必须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从根本上落实贷款合约条例。打造民营企业诚信的形象,可以为信用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为市场经济的运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参考文献:
  [1]吴纬锋.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的企业信贷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王东东.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商业会计,2006,(21).
  [3]刘书欣.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J].理论学刊,2008,(5).
  [4]袁晓文.商业银行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5,(11).
  [5]夏育佳,高洁.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述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J].商业会计,2014,(12).
  [6]曹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制度的变迁[N].经济日报,2010-06-27.
网站目录投稿: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