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烟草来,可以说人们对于它的态度是林林总总的,作为一种颇受争议的物品,喜欢它的人认为抽烟很有男人味,很有范儿,还可以消愁解闷,并以此为媒介,可广交朋友;不喜欢它的人总喜欢把它与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挂钩,或者一本正经地摆出一大堆科学数据,说含尼古丁,怎么怎么不好的。说到烟,自然会想到它的一个伙伴——酒,一根香烟,一杯小酒,一桩快事!据说当年前苏联政坛的总统——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当时国民酗酒的习惯,曾下令对葡萄种植加以管束,结果没过多久,便被举国的"酒鬼"们闹得不可开交,其计划也只好泡汤,烟酒的魅力之大,连领袖的权杖都不足以遏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总之,烟草确实是让很多人心醉神迷的东西,甚至就连关于它的争议与反面意见也说明了这一点。 时至今日,烟草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意义,成为了人们表达感情的媒介,办公室,商业洽谈,新人相识,老友寒暄,往往都要毕恭毕敬地献上一支烟,在满脸和悦的笑容中,一言不发就把感情交流了。每当这个时候,那些"老烟枪"的反应自不必说,最好玩的是那些初入社会的同志,这个时候只好起立做谦恭状:"谢谢,不会,不会。",那感觉就跟在人家西瓜地里系个鞋带,也要向人家解释一下一样,略带些许的难堪。 认识一位曾当过兵的朋友,谈到部队上纪律之严明,有一次他偷偷躲在一边吸烟,被班长发现了,便让他去喝"烟茶",就是把数支烟的烟叶倒在水里,然后令其喝下去,那朋友对我说,至此他便不想碰烟,到坏事变好事,从此戒了烟了,不过我倒感觉心里有点不舒服,下属犯点小错误,你好好教育下就行了,用这样的方式,至于吗?(经典哲理名言 ) 除上面所述外,烟草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一个爱抽烟的人往往在生活方式上更简单些,随性些,他们不太希望用复杂,曲折的社会化过程来证明自己,却更醉心于感官的刺激。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抽烟,除了最易于被发觉的淡淡的颓废外,更有一种难与人言的潇洒,与对世事更迭无常的无谓。一群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抽烟,做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好玩找乐"的举动,则是对社会功利化思维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就像陈奕迅在《最佳损友》中所试图表现的那样,根本无法从任何世俗的角度,解释这样的一群人为何会这么亲密,照他们的理解就是:不用装,够哥们,登对!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的志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即使没有,生存还是会使人打点行装,决绝或者不无遗憾地告别现在的阵营,去扮演其更容易得到社会认可的角色。在日益紧张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时常可见一些人,有时对工作全力投入,被老板赞为"卖力",有时又出奇地拖拉,思想不集中。这或许与社会化及生存对人的重塑有关吧。 不管怎么说,那条印在每条香烟上的"史上最矛盾标语"(吸烟有害健康)倒是真的,从这一认知角度上,我们更愿意把烟草看做一种纯精神领域的抒发与表达。试想这一情景:当自己疲于各种连篇累牍的事务时,一位旧时的老友携着你往日最爱吸的香烟,或者其它你爱好的,能勾起共同回忆的东西登门拜访,共同回忆一下过去,说上几句掏心窝子的话,那感觉,或许比一万句客套话都强! 在现在这个人们日益熟悉并适应"丛林法则"的社会里,不妨问一下那个衣冠楚楚,准备前来搭讪的人:"哥们,能给我一支"烟"吗? 最后还是听一曲吧,总觉得女人谈烟有颓靡的味道,香烟之于女人,它更多的是沧桑与香艳女郎红唇上的标签,不说那些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