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既享受着现代社会丰富便利的物质条件,有徜徉在互联网时代广阔多元的知识海洋里,他们的眼界和潜力,远超前人。 可是如今也是各种不良现象导致孩子更容易受到诱惑,从而影响学习。在这里林老师总结了各方面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问题,请家长们认真看,对您在教育孩子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儿童玩手机是致命的行为 我们谈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吗?只要给他一部智能手机就行!这已经成为我的一句经典名言了,事实也是这个样子的 。 由于家长不知道手机的危害性,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就给手机他玩,一直玩到中学,孩子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原因之一,家长没有重视手机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慢慢地让孩子陷入难以自控的。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让孩子玩一玩也无大碍。其实孩子是没有判断能力的,这时孩子容易上瘾,他就会想方设法跟家长要手机来玩,一开始会跟家长讨价还价:"爸爸,你就给半个小时我玩吧。"家长如果不坚持底线,对孩子妥协的话,这半个小时就像吸毒一样,一点一点的把孩子给吸进去,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很难控制,小学的孩子相对来说会听话不敢反抗,但初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张扬,就会不顾父母的教育,想玩就玩,不给玩就发脾气,这时就会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场面,孩子开始利用晚上时间玩,在课堂上补睡眠,学习开始跟不上等一连串的蝴蝶效应,这种案例报道不在少数,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原因之二,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拥有手机,只是一个跟同学、跟外界接触的工具。大家都在玩,如果自己不让孩子玩手机,不满足他跟同学接触的愿望,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把自家孩子给封闭了,唯恐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家长不知道这样纵容孩子,会把一个孩子给毁掉。我们想想一位常常出来玩的孩子,他真的需要手机吗? 原因之三,有的家长会会认为孩子迟早都要用手机,早点玩和晚点玩还不是一样。在这里我要阐明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用手机呢?当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提高了,他能够控制住自己了,此时方可给手机他用。否则的话,你给手机他用就等于害了他。所以说,家长要认识到手机的危害,杜绝孩子触碰手机,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能让孩子接触到手机,又不沉迷于其中呢?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儿童不能两全其美。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百般宠爱、呵护中长大,这样的孩子自我节制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对物质欲望也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家长只能慢慢引导孩子,并且坚决不让他玩手机游戏这一招,没有其它办法可言了。这是林老师个人的一个观点,也许你不相信手机会毁掉一个孩子,那你可以给手机孩子玩一段时间,很快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二、物资欲阻碍求知欲 现在的父母想法很简单,就算自己苦,也不能让孩子再受苦了。所以说,现今孩子的物质欲望普遍很强。孩子物质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吃穿用方面。比方说,孩子之间经常会讨论什么东西好吃,尤其是在零食方面。再一个就是买名牌衣服穿,买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玩具等等。还有就是买高档的智能手机,疯狂的玩电子游戏……所有的这些都大大的刺激了孩子物质欲的上升。 孩子的物质欲上升了求知欲就会下降,这是一个相对的关系。换句话说,人是分了精神型和物质型的。如果孩子一味往物质方面去追求,他就会不思进取。如果从小节制他的物质欲,进而引导他往精神层面过渡,他就会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孩子。 所以说,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我们会从许多学者和宗教人士身上发现这一点。 三、吃零食间接损害孩子的学业 1、凡是喜欢吃零食的孩子,他们的智力都会落后。因为零食里面的重金属、添加剂等等,对人大脑的神经具有摧毁的作用。于是孩子大脑的发育就会迟缓,成绩自然跟不上,甚至还伴有焦躁的情绪,时常控制不住自己,以至于遭到其他家长的投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对零食摄入量的增加,他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从中我们才知道,零食对孩子神经的摧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孩子吃零食的问题,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2、在前面我们也提到,它还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与其说孩子喜欢吃零食,还不如说他是为了满足自身本能上的快感。更确切的说,孩子爱吃零食是为了满足他的口欲。所谓的口欲就是物质欲,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欲,他就不去追求精神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心思每天都在这些小食品上,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求知欲自然就下降了。 3、吃零食还会产生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什么呢?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早恋。事实上,早恋与吃零食有一定的关系。你看,吃零食是刺激孩子身体的感官系统,这和精神上所获得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热衷于知识的追求,他要是把一个原理弄懂了,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是持久的。然而小零食对孩子的满足是一时的,也许只能满足半个小时,半个小时过去之后,他还会继续吃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以满足他的口欲。这种感官性满足跟动物本能性的满足没有什么大的差异,都是最低层次的功能性需求。这样的孩子非常容易早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早恋就是一个感官性的功能刺激。比方说,一个女孩喜欢一个男孩,在注视着这个男孩的那一刻、或者跟这个男孩交流的时候,她就能获得快感。实际上这种快感和吃垃圾食品的快感是同一类型的,都是感官系统的满足。所以说,吃零食不但毁掉孩子的大脑,它还会促进孩子早恋。 4、另外,吃零食还有一个危害是吃零食的这些孩子会组成一个生活圈,他们常常会炫耀自己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同时还会用这些东西拉拢、贿赂同学。实际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思想是比较堕落的,其正确的人生观也很难形成,还间接损害了孩子的学业。据我们观察,凡是喜欢吃零食的孩子,他们对学习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学习的能力,单凭这点就足以把一个孩子给毁了。因此,听这个视频的家长,要明白李老师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时刻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不能让小食品毁掉一个孩子。 四、良好习惯从父母做起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上了初中,他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为人处事等等,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之下,相差一大截。你说这孩子,课堂上不能好好听课,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做什么事儿都拖拉,卫生习惯各方面都不好……此时,家长已经束手无策了。孩子长这么大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坏习惯一时半会又纠正不过来,该怎么办呢? 追朔到其根源,孩子的不良习惯大多都受到父母的影响。例如,班级中有个孩子的习惯非常不好,至今他的座位上还有纸巾、垃圾等在那儿放着。放学后,其父亲来接她。父亲从车里走了下来,手里拿着一瓶即将喝完的矿泉水,边走边说:"我这孩子,习惯非常不好……"话音未落,就把刚喝完的空矿泉水瓶,扔到了我们基地的台阶底下去了。这个镜头太精彩了,为什么精彩呢?家长这头正在批评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那头却当着大家的面乱扔垃圾。你想想看,孩子的不良习惯是谁造成的?这都是家长的潜移默化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 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所以说,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它影响着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道路。对于家长来讲,首先要把自己的坏习惯克服掉,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然后再去引导孩子,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五、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节制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呢?这件事情家长一定要装进心里面去,更确切的说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不要生硬的阻止孩子的行动,不要跟他讨价还价,不要在后边唠叨他,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以培养他的自我节制能力。比方说,做作业是学生的职责,如果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做哪些规定?也就是说让孩子在这些规定当中,提高自我节制的能力。 "自我节制"这个词汇在我们家长的头脑中并不深刻,由于大人的自我节制能力不强,因此小孩也没有形成自我节制的规律。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有多大前途的。由此可知,自我节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它涉及的面也会很广。例如,有的孩子为什么早恋?因为他没有自我节制能力。他也知道早恋不对、会影响学习,还会遭到家长、老师的强烈谴责。按说明理的他应该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然后顺着本能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孩子自我节制能力被破坏的一个反应。同时孩子爱吃零食、沉迷于玩手机等等,这都是自我节制能力不够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我节制的能力,那么他在各方面都会被打败,学习也会一塌糊涂……孩子的大脑失去了自我控制的开关,这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说,培养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要循序渐进,这样才会成功。 六、教育孩子不当受害者 很多孩子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一个受害者。有的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但是她常常跟别人倾诉的是父母、老师、同学伤害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有没有伤害过别人。因此,父母的教育中也要反复的跟孩子讲不做受害者。 有一次,我朋友跟我说,在一次夏令营中他们规定一周给家长打一次电话。有个孩子打了十多分钟还说个没完,然后老师就下命令了:"你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要把时间留给别人。"这个孩子的电话被阻断以后就哭了,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也跟着哭。当时我还觉得奇怪,想了想就明白了,小孩为什么而哭?他哭,就是想当受害者,觉得老师对不起他,然而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还在排队等候打电话的其他同学。 所以说,为了不让孩子当受害者,就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尽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同时不侵犯别人的利益。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七、父母要完成的一件事:克服孩子的任性 现代家庭中有很多孩子都非常任性,家长一定要想办法来去克服孩子的任性。 1、任性而为的孩子都具有这样的特性:他们会随心所欲,根本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不满足就大吵大闹,跟他讲道理根本行不通。所以说,一个任性的孩子,无论是对他的个人成长,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2、如果说你的孩子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那你就要明确的告知孩子:"任性是没有用的,你要是任性的话,那我们就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对待你的任性。"比如,小儿童非要买一部山地车,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不能滋长孩子的任性,坚决不能给他买。只要家长摆明了这种坚决的态度,对抗得不到胜利的孩子就会选择乖乖的离开。若是家长常常在孩子面前妥协,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他就会利用你的软肋来威胁你,没有权威可言的家长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3、当然了,是不是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你都给界定成任性?那也不行。在以前的讲座中,我给家长提出一个"三三四制"原则。比方说,孩子在一个月之内跟你提出了十个要求。那么其中三个要求你就要坚决否决;另外三个要求你可以让他得逞;还有四个要求,你就要根据事情的合理性跟他进行讨论;讨论的时候不要急着下结论,又如买山地车这件事情,当天讨论不通就明天再讨论,让孩子的大脑对这件事情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过几天之后他就会想通、就会放弃。我们通过"三三四制"的方法克服孩子的任性,同时又不失去自我。并让孩子知道整个世界不是他为所欲为的,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根据世界的规则来行事,任性是没有出路的。 4、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他们觉得小孩子任性是很正常的事。例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他到了商场的玩具柜台赖着不走,家长不给他买就打滚儿。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小嘛,他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如果说孩子一哭一闹,你就满足他的需求,这样纵容孩子会害了他的一生。一旦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他的任性而为连家长都想不到。所以说,任性对孩子的学业、人生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5、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任性的时候也是无理的。如果一味的迁就孩子,这样就会滋长他的任性。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任性,不能让他得逞,以便使他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一旦有了需求,他就会跟家长提出正当的诉求,或者与家长商量,家长同意了就去做,家长不同意就缓缓再说。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耐心,还让他知道了要想去完成一件事情,就必须和这个世界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才行。 八、从小治愈孩子捣乱癖 有不少孩子都会存在捣乱癖的现象。如果你常常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说你孩子让她吃饭,她不吃;你叫她安静下来,她就随意吵闹;你叫她往东,她偏往西;甚至在午睡的时间,她还在那块儿大声说话……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爱捣乱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有捣乱癖,那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首先他的捣乱行为会让老师厌烦,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老师会把这些常常捣乱课堂纪律的孩子放在教室的最后边区别对待。在还没有想到很好的方法来去纠正孩子们的捣乱癖时,老师管不了那么多也就不管了,于是这些孩子在班里就被边缘化了。 我们认识到了捣乱癖对孩子的危害性,那么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我可以这样告诉大家,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故意捣乱,是由于他目睹了父母之间矛盾重重,他的捣乱癖也就学成了。据我分析,80%具有捣乱癖的孩子都是模仿家长的结果。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爸爸想要妈妈做这件事儿,妈妈不服从;妈妈想让爸爸做那件事儿,爸爸不服从。夫妻之间长期对立、长期不配合的行为已深深的注入了幼小孩子的大脑里面,并且成为了他的潜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捣乱癖越来越明显,你说啥他都反对,他以故意捣乱为快。 所以说为了教育好孩子,夫妻之间必须建立起一个协作的关系,让孩子身处和谐的家庭环境里面,这样孩子捣乱癖的坏毛病才有改正的可能。否则的话,他的前程将不堪设想。因为孩子的捣乱癖一旦形成,家长是没有办法教育的,更谈不上让他听话,同时捣乱癖要治愈起来也非常困难。 九、教育孩子"不二过" 《论语》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名叫颜回,他是一个自我节制能力非常强的人。也就是说在一件的事情上,他绝对不会犯重复的错误,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颜回"不二过"。孩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需要反复跟孩子强调,要学习颜回"不二过",并且告诉孩子,犯了一次错误以后,要善于总结原因,充分吸取教训,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有的时候孩子频繁的犯相同的一个错误,他就会撒谎、找借口、找托词。现在的孩子智商都非常高,他犯了错误不但不承认,还会想方设法撇清自己的责任。即使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承认了这件事是他干的,他也要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来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指的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犯了错,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犯了错,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所以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就是告诉大家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所以说,我们家长要把握好,相同的错误不能让孩子再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要让他学会反思,养成凡事先找原因的好习惯。如果说屡次犯的错误都被节制了,那其它的错误也就容易改正了。这事关孩子终生的发展,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十、家长学习是永远的话题 今天为什么要提到家长学习这个话题呢?因为有很多家长是抱着花钱送孩子来学习,以达到改变孩子的目的。他们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自己哪儿做得不对?是不是教育方法存在问题?所以今天特此围绕这个话题来讨论一下。 根据林老师的经验,如果家长也能参与进学习这个队伍中来,孩子改变的就快。例如,教过有一个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学习不好,而且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可是后来孩子的进步非常大。为什么一个这么糟糕、麻烦的孩子,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能够变好呢?因为孩子的父母开始在家里学习,慢慢懂得教育的方法。家长的行为时刻左右孩子的行为,家长在家学习课程变化了气质,孩子在学习班中也能认真听课,就是这么来的。家长若不学习,就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于是就错过了很多随时随地教育孩子的机会。所以说,家长也多学习一些科学教育法,孩子改变起来才快。 那些北大、清华的孩子,各省的高考状元,他们的家长都是虚心好学的、都是终生学习型的人。因为他们明白要想孩子变得优秀,首先家长要优秀。因此,我们家长要有信心,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有更好的方法来去指导孩子。很多事情通过学习就能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家长改变了处事的方式,很明显孩子也变了,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在这里说,家长学习是永远的话题。 喜欢林老师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