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报告1 按照全国、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我局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广泛开展"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系列活动,采取征文、上门访谈、集中座谈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忆往昔、谈变化、献良策。活动期间,全市收集老干部征文120余篇,上门访谈240余人次,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6场,广泛听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跨度老同志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变化的感受和意见建议,让老同志谈出自豪感、谈出向心力、谈出正能量。 一、谈变化,老同志倍感幸福自豪 离退休干部普遍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切实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市政协原副主席***说,"40年前,穿的是化肥袋子改装的裤子,一件褂子家里轮流穿,住的是茅草屋,一个村里能有一辆自行车,稻麦产量不足,老百姓吃榆树叶子(皮),南瓜藤等很常见・・・・・・,对于现在的生活,在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衣食住行极大富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说,"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感受了国家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感觉现在过的是神仙的日子,退休后有学、有乐、有为,生活很充实"。市**局退休干部***说,"以前**是洪水走廊的代名词,大多年份是望天收,甚至是一年只收一季粮,十年总有九年荒,人们长期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日子。弹指一挥四十年,**人民锐意改革进取,如今,水害变水利,**从灾害频发到绿色家园、鱼米之乡,是改革的春风成就历史性的嬗变"。**县**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说,"40年前的**县城,只有**大桥南北相连近3公里的人民路,而现在有**路、**路、****、***路、上海路、南京路、乃至开发区内无数条南北大道……,回家的游子往往会迷了路"。**区离休干部***说,"40年前,**城区没有一个红绿灯,我们进城要么步跑要么坐驴车,看现在到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改革开放让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耄耋之年还能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深感幸福自豪"。 二、忆往昔,老同志倍感党的伟大 离退休干部普遍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的发起者、推动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回忆光荣历程,倍感党的伟大。*****厂原巡视员***说,"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在党。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空前高涨。人心向党,人心爱党,人心忧党,人心护党,党群关系的改善是各项喜人变化中最难得,最宝贵的变化,这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党中央真抓实干的成果"。市**局原副局长***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4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市***原副主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改革开放正是因为不断打破思想上、观念上和体制上的僵化状态,才准确界定了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根本任务,科学制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辉煌业绩"。***区离休干部****说,"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我的最大体会是,在整个改革开放中,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的满意来评判改革效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三、话发展,老同志倍感信心满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广大老同志对此深表拥护,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表自信、满怀期待。***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说,"虽然现在我们退休了,但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更要一如既往的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发挥余热"。***老年大学副校长***说,"时代劲风吹,佳景在后头;活在当今世,记牢初心诺。使命尚在肩,服好庠序责;奋力作贡献,报效组织赋"。***区***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说,"作为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负责人,一定要发挥好支部团结凝聚老同志的积极作用,让老同志享受新生活、传播好声音、再作新贡献"。老同志们普遍感言,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唯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坚定开放共赢、变革创新的决心,才能走向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创造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新时代!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报告2 按照云南省委老干部局关于报送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报告的通知,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 形式 为保质保量完成好本次专题调研,紧密结合年度全省老干部工作总体部署,联系 "云岭银发齐赞40年新成就"主题活动及老年节系列活动,采取"学、谈、看、走、展、演"等多种方式,将本次调研作为2018年度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共话改革开放40年巨大变化,齐赞盛世幸福好生活: 一是组织座谈会,畅谈改革发展新变化。 9月29日,由市委召集厅级离退休干部开展座谈,请市直各部门、社会各界代表介绍工作情况,让老干部了解我市各项工作发展变化 ;10月17日, 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老干部老龄工作座谈会,由市长郑艺主持会议,市委书记 崔茂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市直离退休干部代表 32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安排老干部、老有所为、敬老院、老体协代表 作 了座谈发言,回顾了我市老干部及老龄工作的发展变化,这是近年来我市规格最高的老年节座谈会。 9月4日,古城区召开副处以上离退休干部"我看改革开放40年新成就"老干部座谈会,老干部代表从经济建设 、 人民生活 、 党的建设 、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谈了各自的感受;玉龙县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专题形势 报告 会;宁蒗县委老干部局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学习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 。 二是组织参观考察,放眼改革发展新变化。 10 月 16 日,市委老干部局组织 70 余名厅级离退休干部和市直离退休党支部负责人赴丽江双创园、雪山艺术小镇、东巴秘境等市内 3 个旅游转型升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各县区老干部局分别结合实际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了本地重大建设项目。 三是组织走访,共享改革发展新成就。 市、县、区老干部局分别在十月敬老月中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走访慰问活动,并结合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主题设计出问卷调查表进行广泛调研。 共梳理问题 36个,发放 问卷调查表 100余份,对老干部 改革 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等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四是组织展览,展示改革发展新风貌。 围绕市、县、区庆祝改革开放 40年新成就活动,联系我市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组织老干部积极参与主题书画展、盆景展览、古城十月菊花展等活动。 五是组织汇演, 讴歌 改革发展新气象。 以老年大学学员学习成果展示、老干部艺术团汇报表演为主渠道,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离退休干部文艺展演活动,传 递阳光心态 ,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 调研成果 通过 专题调研 , 广大老干部围绕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 纷纷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悟,认为 改革开放 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在 物质层面 :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同志们认为, 改革开放 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一是如今的着装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保暖、蔽体的功能,其主要的作用更是人们装扮自己的重要手段,放眼丽江古城内,无论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还是国内游客,上千人同时走在一起几乎没有雷同的服饰;二是食不再是人们维持身体的基本需要,已经升华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 "舌尖上的中国"展示的美食是中国人从追求吃饱向吃好、吃出品味的演变,丽江大街小巷的食品囊括天南地北,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已不为过;三是居住条件的改变用老干部的话是"从来没有想象得到"。如今住房的硬件配套、环境卫生、舒适程度等等,已经大大超出了老同志们的期望值和想象,普通老百姓现在住的比当年木王府的土司、紫禁城的皇帝强多了;四是出行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用日行千里不在话下来形容。老干部们用"铁公机"来描述现在丽江的交通状况,人民群众出行不仅可以选择铁路、公路、飞机等多促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大大提升,时间大大缩短。《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神话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二)在精神层面: 老干部们认为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繁荣、文化的自信和文化的自觉上。文化自觉是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发展变化最深厚、最深刻的关键因素,从东巴文化的抢救工作,到 "丽江东巴翻译整理委员会"的成立,再到东巴文化研究室的成立,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东巴文献古籍成功申报为世界记忆遗产,白沙壁画等丽江文物古迹得到抢救性维修,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走进市场,实现了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梦想,这是文化更深沉层次的变化,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年会上,丽江古城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助的经验,被与会的中外专家誉为"丽江模式",并形成会议宣言在亚太地区推广,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丽江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和加强文化自信,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在党建方面: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来,政治生态不断好转,党员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空前发展。古城区退休干部刘彦说: "那么多年党建工作,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咱们的基层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优到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古城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二是党员思想教育持续不断。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忠诚、干净、担当"等等,一轮接一轮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奉献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不不留死角。党中央治理腐败的决心有目共睹:从中央的高级领导到基层的一般职工,老虎苍蝇一起打,从"四风"治理到八项规定绝不姑息,用实际行动打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还原人民公仆本色,树牢为人民服务思想;四是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已成体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提升到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细化,党支部成为凝聚党员、教育党员、团结群众的重要纽带。云南的"云岭先锋"成为党员学习的大课堂,全省上下正在组织开展的"离退休党支部示范创建"活动,让离退休党员进一步加强了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的党员责任与意识。 (四)在社会治理方面: 改革开放 的另一个明显 新成就 突出表现在社会治理上:一是法治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是礼仪之邦,上千年的人情交往中积淀了太多的人情味,导致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乱象,干群关系恶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努力在建立公平、正义的法制社会上下功夫,大到子女上学就业,小到交通违规,已经形成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的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已彻底消除 "朝中无人事难办"的顾虑,良好的社会治理让来丽江旅游的外地游客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丽江各民族开放、包容的胸怀;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 让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由于盲目或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生态恶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丽江各级党委政府将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作为头等大事下大力气来抓,收效明显:断流三年的黑龙潭终于复出水,雪山脚下荒地重现生机,金沙江江水污染减少,每年雨季的泥石流不再频繁,座座山坡青色郁郁葱葱 …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文明卫生城市建设已见成效。一个城市的品质是由居住在其中的人的素质决定的。 改革开放 以前,丽江由于多民族杂居、生活习惯各异,人们随地吐痰、果皮纸屑塑料袋满街飞的现象屡见不鲜, 改革开放 以来,人民群众的卫生习惯逐步改变,环保理念逐步形成,丽江不仅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自然生态,而且丽江古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结合扶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全市人民的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提升,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三、几点体会 改革开放 40年,老干部作为改革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看到的新成就多,共享到的幸福涵盖方方面面,感受也深切,正如古城区退休干部张儒林自创诗词表达的情怀: 国强民富四十年,欢歌笑语乐陶然。腾飞经济城乡跃,改革春风万里天。 通过本次专题调研,有四点体会:一是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国家繁荣昌盛需要全民共同参与;三是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四是只有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革才能实现不断发展进步。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报告3 安陆市食药监局退休干部 李保华 今年5月份,我利用回老家探亲休假的机会,在农村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以两位数速度高速增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 下面,我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和交通通讯三个方面的简单对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要地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农民一般是穿手工制作的布鞋、手工缝制的衣服。那个时候,男青年找对象时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求女方要"会纳鞋底、会做衣服"。除了逢年过节、出席婚礼之类的重要场合,有新衣服都舍不得穿。在那个时期,单从穿着打扮上,你就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哪是城里人,哪是农村人。 70年代的时候,一家人一年到头攒不下四五尺布票,父母买了布,请裁缝做一件衣服,老大穿两年交给老二,老二穿两年再交给老三,所以,那时家中最小的孩子基本上没有穿过不打补丁的衣服。 到了九十年代初,农民的衣着打扮已经是发生了很大改变,由"追求穿暖"逐步向"追求穿好"方面转变。条件好一些的农村,青年人在讲究款式、追求时尚方面,丝毫也不亚于城里人。从这个时期开始,单从穿着打扮上,就看不出城乡差别来了。 "民以食为天"。七十年代之前,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填饱肚子。那时候,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讲,一年下来,半数以上时间是以"地瓜煎饼"为主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馒头。所以啊,现在的年轻人都说烤红薯好吃、煮玉米棒子好吃,可是无论多么香,多么甜,我都不感兴趣。为什么呀?小的时候实在是吃腻了、吃厌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逐渐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还越来越讲究吃得有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富不富,看房子"。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就开始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农民的居住要求,从"冬天不透风,夏天不漏雨"向讲究居住的舒适性方面转变。归纳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个是房子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六、七十年代的农村,90%以上的农民住的是土坯房。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农民的房子逐步换成了砖瓦房。近几年,结合村庄改造统一规划,新建的住房样子很别致、气派,内部还进行了装修。二是居住的地点逐步向小城镇集中,一些通过经商、办企业、打工富裕起来的农民,搬迁到城市居住,村里只剩下舍不得离开的老年人。 "要致富,先修路"。我老家所在的乡镇共有十多个村,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没有一条柏油公路,近一半的村庄不通汽车,乡与村之间多是三、四米宽的小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后来,陆续修通了乡村简易公路。2000年以后,重新规划了乡村公路网,对乡村公路进行了硬化,逐步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在交通工具方面,过去,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自行车、地板车,现在全市农户的摩托车、电动车拥有率已达90%,15%的农户购买了小汽车。以我老家所在的村为例,200多户人家,180多户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或电动车,20多户购买了农用运输车或小轿车。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是否丰富,是体现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前,农村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截止1978年底,全县没有一台电视机,每个村平均一个多月左右才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小人书、连环画等,不仅孩子们看得爱不释手,大人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现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安陆农村彩电拥有率已经达到99%,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乡镇驻地和一些较大的中心村有网吧,60%左右的农户家里有电脑。看电视、上互联网成为农民最重要的休闲方式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关心致富信息、技术信息外,他们越来越关心党的农村政策和国内外大事。总的看,80后的青年农民普遍爱看书、爱学习。我在一位农民家里看到一本2006年的《农业知识》合订本,书都快翻烂了,还在那儿摆着。一位村支书这样对我说:这些年来国家在农业上花的钱确实不少,希望在农业科普读物出版方面,也给予适当的补贴,把书价降下来。 三是农村通讯设施方面的快速发展。如果说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只是"量"的积累,那么,农村通讯设施的发展则是"质"的飞跃,是革命性的。 八十年代之前,不论城市农村,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靠书信,有急事的话,就发电报。我想,40、5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都有过"字斟句酌"起草电报稿的经历。为此,电报稿还一度成为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期间特有的一种应用文体。 现在,随着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电报和信件已被电话所取代,截止2017年底,安陆农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手机的普及率达到近80%,不夸张地说,在农村,在18至50岁的这个群体中,手机就象七八十年代的手电筒和半导体收音机一样,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家用小电器。 总之,从我对安陆农村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普遍感到满意;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走势普遍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调查,在深受教育的同时,我也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子不动摇,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那么,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的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就一定会实现,农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农村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