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读小学时,有一年夏天,学校组织为期一周的50英里徒步行军,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不让参加。比尔的父亲却对孩子说:"这是你锻炼的大好机会,这时候才看得出谁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了这次活动,母亲还特地为比尔买了双新靴子。在父母的支持下,比尔第一个报名参加徒步行军。 行军开始后,因为新靴子不合脚,第一天走完8英里后,比尔的脚后跟就磨破了,脚指头上也出了不少水泡。第二天,还没走完一半路程,他的脚已经开始红肿,鲜血从裂口中流出来。老师劝他不要继续行军了,但比尔坚决不肯。老师只好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劝劝自己的儿子。父亲跟比尔通话时,老师开始为比尔收拾行李,以为爸爸一定会让孩子立刻回去。这时,只见比尔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对老师说:"不用收拾了,我不回去!爸爸说了,他相信我,要我坚持下去,直到我自己认为可以停下来为止。" 就这样,比尔又坚持了两天,和大家一起爬山涉水,一直到他一步都迈不动了,才由母亲接回家。 并不是想要有大作为,才需要意志力。平凡的生活如果缺少意志力的支撑,简单的生活你也会觉得苦不堪言。没有经过痛苦的磨练,会生在福中不知福,也无法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家后,短婚现象特别多,有的结婚两个月就去办了离婚。原因多半是因为对方不会照顾。自己而产生矛盾。有的孩子就因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谈恋爱屡屡告吹,家长还跟婚姻介绍所的工作人员提要求:"这次一定不能找独生子女。我那孩子不会做事,得找个会照顾人的。"家长的过于保护是造成孩子意志力欠缺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尤其是视子女如掌上明珠的父母,要学会把握好爱的尺度,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的花朵。 (1)让孩子吃点苦 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充满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毫不留情的,家长再宽大的翅膀也无法护送孩子抵达理想的彼岸。如果今天孩子没有吃苦的精神准备,缺乏吃苦的能力,将来会真正体会到"苦"的滋味。家长对孩子过多的呵护,实际上就好比在无意中制造陷阱,最终会让孩子跌进去。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是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的儿子约翰自幼羞怯、自卑、优柔寡断,依赖性很强。杰奎琳认为儿子之所以有这样性格上的弱点,跟缺少锻炼有直接关系。于是她在约翰11岁的时候,把他送到英国的德雷克岛"勇敢者营地"去受训,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爬山。13岁时,她又送儿子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在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谋生的书。当约翰15岁时,母亲又送他去肯尼亚的荒野里自求生存。在约翰读中学放暑假时,她还把儿子送到"国家户外"学校,接受为期70天的训练。为了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能力,她让儿子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 在一次次异乎寻常的训练中,约翰的表现越来越出色,终于锤炼出了刚毅果断的独立人格,成为一个自信潇洒、求实向上、理性节制、圆通练达的青年。 对普通家庭来说,让孩子吃苦,并不需要家长刻意制造"苦头"给孩子吃,只要让孩子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能达到锻炼意志、增强毅力的目的。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劳动、学校的各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孩子能够参与的就让他们参与,只有流过汗、磕破皮、出点血,孩子的意志才能坚韧起来。家长需要做的是: a.别把孩子当婴儿。 只有初生的婴儿才需要全方位、一条龙的细致关照。即便七八个月的婴儿也可以学着自己抱奶瓶喝牛奶了。许多家长可能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这一点,充分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确定对孩子的恰当期望。有些家长留恋婴幼儿对自己的依赖,孩子长大越来越独立使他们感到失落,不知不觉中就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并一直把孩子当婴儿看待。这种家长对孩子的依赖性,会阻碍孩子心理上的"断乳",妨碍孩子发展独立性。 b.从吃穿开始,让孩子自理。 一岁半孩子就可以自己用手抓食物喂自己,2岁学用勺。哪怕孩子吃得满地狼藉;让孩子自己削水果皮,哪怕他削出来的苹果只剩下了一半;让孩子自己洗碗刷饭盒,哪怕他弄得厨房水满金山;让孩子自己铺床叠被,哪怕他动作缓慢像蜗牛。别怕孩子没吃饱,别嫌麻烦,别嫌孩子慢,鼓励他,教他正确的方法,孩子的进步会让你吃惊的。 c.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习惯。 不会做可以学,不肯做就可怕了。如果孩子养成了懒惰、好逸恶劳的心理,就很难摆脱对家长的依赖,获得独立的能力。其实,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对劳动是充满兴趣的,他们会争着去倒垃圾、帮忙拣菜、扫地抹桌,但家长或怕累着他们,或嫌他们越帮越忙,总把他们打发到一边。殊不知,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能力的锻炼和在劳动过程中学习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享受劳动乐趣的机会,还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劳动是一种负担。有的家长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你不听话,罚你洗碗。"这样更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一种痛苦。所以家长自己得从根本上审视自己对劳动的看法,提醒自己劳动的价值。实际上许多家长自己是很吃苦耐劳的。为父母的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传给孩子,为什么不把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传给孩子呢?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跟孩子一起唱着歌儿干活,把劳动的过程变成加深亲子关系的最好途径。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赞扬孩子的干活劲头,让孩子明白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d.给孩子受点"磨难"。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都是家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干净、简单、容易的活儿,孩子遇到出其不意的困难时,就会备受打击,束手无策。教训和经验一样重要,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不遭遇失败,就难以深刻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时遭受小挫折的孩子,才可能不被大的打击所吓倒;在过去的挫折中学到克服困难的方法的孩子,才能同样有能力摆脱困境;有过战胜困难的经历,孩子才能对自己更有信心。让孩子吃苦受难不是故意找茬惩罚他们,而是希望孩子能从中获益,使其身体、智力、意志品质都得到锻炼。 所以,让孩子多走点儿路,使他在体力上更强壮;让孩子搬点儿重的东西,他可以动脑筋想出最省劲的方法;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他能学会适应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环境,应对从未遇到的问题。 (2)锻炼心理承受力 坚强意志的培养除了需要经历磨难的机会,还需要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帮助孩子学会客观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才能使他们成功时自豪但不骄傲,不断再接再厉;失败时失望但不气馁,依旧勇往直前。 孩子因思维能力的限制常常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当自己做成了一件事,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容易把功劳归因于一个方面。自信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聪明所致;不自信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侥幸,或认为都是别人帮忙的缘故。家长在肯定和表扬孩子成绩的同时,可以问问孩子自己认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分析,提醒孩子考虑他们没有想到的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总结经验,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树立合理的自信。 当孩子犯错或是没有达成目标时,家长更要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错误和失败不仅令孩子沮丧,也会让家长急躁气恼,但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一时犯错或失败并不说明孩子就是失败者,而是反映出孩子缺乏技巧,需要学习和继续。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错误和失败是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人努力成就一件事的证明。它只表示努力的过程尚未完成,但决不是真正的失败。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暂时失败,家长应该从问题本身着眼来处理问题,也就是就事论事,专注于问题的现状,看看目前可以做些什么,给孩子引导和鼓励。千万不要对孩子做出"无能"的评价。形成了对错误和失败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孩子才能够获得勇于进取、百折不挠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