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汉字体系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任何其他诸如诗词、小说、散文等文体,对联兼具形式美与内容美。 我们先来看看对联的概念。 关于对联,《辞海》中是这么介绍的:"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门两旁的联语。又称楹联、对子。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节律动人、意境优美。字数多少无定规。" 《联律通则》中则指出:"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归纳出对联的美,在形式上体现在对仗工整和节律相协。在内容上,体现在意境优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公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副"美"的对联。 一、形式之美 (一)对仗 上下联对仗,是对联的最基本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根本特点。 对仗,这个定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对联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所有的文体中,最早要求需要"对仗"的应该是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的骈体文。骈体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中的句子:"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都是很工整的对仗。大家很熟悉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是对仗的经典句子。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当然,唐代更为兴盛的律诗中,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也习惯是对仗句。比如杜甫的五律《春望》的二三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者韩愈的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二三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都是两两对仗的形式。 宋代前后对联这种文体产生并慢慢发展以后,就把对仗这个特点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下来,并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对于对联的对仗,我们是不可能不重视的。要了解和学习对仗的基本特点,《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都是不错的教材。 对仗之美, 最直接的体现其实是技巧对。 技巧对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析字对。包括拆字对、合字对等。比如: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此联是典型的拆字对。明拆分为日月;岳拆分为丘山。再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联就是典型的合字对。此木合成柴,山山合成出。下联同理。同旁对,也算是析字联的一种。比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上下联五个字的偏旁都是金木水火土。再比如:寂寞寒窗空守寡。这个出句七个字全是宝盖头,要求对句也是七个字偏旁一样。 2、叠字对。比如: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3、无情对。要求下联与上联字字对仗严谨,但是句子意思跟上联越远越好。比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对人的称呼,句意相去甚远。 4、谜语对。这种要求上下联句都是一个谜语。比如: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此联上下联都隐含141岁的意思。 5、句中隐含特定词。出句里包含某些特定词,通常是人名、地名、成语等,要求对句在相应的位置也是如此。比如: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上联隐含了"鲁肃"、"樊哙";下联则隐含了"狄青"、"萧何"。当然,此联还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这也算是技巧对的一个惯用手法。 为什么说对仗之美最直接体现在技巧对呢?因为大部分技巧对纯粹是从文字本身去挖掘对仗的技巧,从而最大程度上凸显了文字的对仗之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接触对联、爱上对联是从技巧对开始的。 除了上面那些例子,我们经常碰到的技巧出对有很多,比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句话正反读都一样。很多人对出了下联,其中有一个下联说的正是咱们对联圈的一件事:联都创始人始创都联。是不是很有意思? 但是在理解技巧对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体会它的技巧之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技巧对练习对于强化对仗技巧还是有不少帮助的,但因为其比较突出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本人觉得过于沉迷并非写联正途。这要是后面我们会说的对联之美的另一部分,那就是内容之美。 除了技巧对,我们大部分时间写的对联其实都是非技巧对,那么非技巧对,就不重视对仗了吗?肯定不是。也要非常重视对仗。 对联的本质特点就是对仗。不管是一句联还是多句联,都要求上下联逐字对仗。 当然,"逐字对仗"这是最严格的要求。放宽的话,可以按照词语来对仗。比如春风对细雨,斜阳对落雁等,虽然第一个字春对细,斜对落,都不是很工,但因为这个词语的中心是落在第二个字上的,都是偏正短语,所以第二个字对仗工整而第一个字稍微不工的话,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对仗处理有很多诀窍。有一些特别的字词,一定要把对仗处理得很工整,这样才能为全联出彩。比如数字、颜色字、方位字等。这些字在联中是比较亮眼的,如果不能够上下联对仗工整的话,往往会给人一种全联不够严谨的感官。而如果这些字能够对仗工整,则给全联增色。举个例子: 龟(怀抱昆仑) 四海亦何遥,若坚忍堪能量以; 万年则太古,非泰然不足处之。 此联上下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来写龟。起首的四海对万年,就是这个用意。如果把四海改成沧海,再一读,就觉得失色不少。 半亭(塞上飞鸿) 半亭收翠霭; 一径出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