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也是一个庚子年,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为主的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对外宣称"西狩"。 可以说,八国联军侵华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历史之一,而身为国家的实际执政者——慈禧,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即便面对国家沦丧和西方列强对百姓的凌辱与屠杀,慈禧也根本没有任何的悔改之心。她不仅没有悔改之心,甚至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而向他们屈服,最终成为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帮凶,为此她竟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恬不知耻,人神共愤的话。 虽说不能将一个政权的消亡归结到具体的某一个人身上,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彻底摧毁一个政权,但是,一个人却有足够的力量将一个政权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慈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慈禧西逃的路上,她的所作所为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结论,尤其是下面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她在逃离京城之前,残忍的杀掉了光绪皇帝最喜欢的妃子——珍妃。 至于珍妃为何而死,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珍妃当年支持光绪皇帝进行戊戌变法而遭到慈禧的痛恨。也有的说珍妃曾当面阻止慈禧西逃,劝她留在北京指挥大局而被慈禧杀掉,还有的说珍妃性格聪慧,性情活泼,入宫后很多行为习惯都不合祖制,加之光绪皇帝只疼爱她一人而冷落了慈禧的亲外甥女隆裕皇后,最终遭到慈禧的黑手。 不管这些说法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可以肯定的是,珍妃绝对死于慈禧之手,而慈禧作为帝国的掌舵人,眼中竟然容不下傀儡皇帝的一个妃子,其度量之小,心胸之狭隘,又如何能将整个王朝带入正轨呢? 第二件事,慈禧离京后立即下达了剿灭义和团的命令,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也有"清政府保证镇压排外行为"的条款。义和团虽然也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在反对西方列强这方面做得还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那段时间,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或事情。 而且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他们在本质上是支持清政府的,可是,危难之时,慈禧竟然为了一己之私利不仅抛弃了自己的战友,还与敌人一起,拿起屠刀对准他们,如此的忘恩负义,令天下人所唾弃。 有如此背信弃义之人执掌天下,天下焉能不亡? 第三件事,慈禧西逃的路上依旧不忘奢侈生活。 要知道慈禧当时是仓皇出逃,没有多少时间收拾金银细软,所以,这就导致了在逃往的最初时日,慈禧的生活一度非常窘迫,甚至曾喝过白粥,虽然在当时,能喝上一碗粥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但对于一个皇太后来说,这绝对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这个时候,寻常人会心生卧薪尝胆之志,痛定思痛,而后奋发图强,可是慈禧却只想如何恢复曾经的奢侈生活,为此她下令让沿途各级官员都必须向她进献宝物和美味佳肴,甚至不惜以"卖官"的形式来诱惑那些贪官和地方富豪。 而为了能让慈禧高兴,那些贪官污吏在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尤其在西安,慈禧几乎恢复了在北京的奢靡生活,这无疑加重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使得民怨沸腾,民声载道。 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一个王朝的根基,若不为百姓所支持,王朝必然崩塌,既然慈禧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清王朝又如何能逃得了灭亡的命运呢? 慈禧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只是一个手段高明的弄权者,前者以天下苍生为重,而后者只以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为主。晚清的百姓们是不幸的,光绪皇帝也是不幸的,他们都遇上了慈禧这么一位自私的弄权者,所以清王朝这座大厦必然是要倾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