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述了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并对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功能,更好地服务师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措施 "自助服务"理念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而来的,它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以馆内资源为中心的工作内容,而是形成了以读者为主体的新型服务方式。自助服务将是图书馆现在以及未来最主要的建设内容,它符合图书馆变革的需要,也符合广大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的图书馆自助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自助书目检索服务、自助借还服务、自助续借、预约服务、自助存包/取包服务、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服务、自助阅读服务等,它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无人看守图书馆将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图书馆自助服务功能的最终目标。 一、图书馆自助服务概述 (一)自助服务的概念。图书馆自助服务指得是读者依据图书馆的信息水平和信息技术设施,按照一定规章流程,为满足自身需求,自主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图书馆自助服务获取的主要是信息资源,依据的主要是自助服务设施,它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介入,实现了读者直接与图书馆的沟通。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服务方式,使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快速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这种服务方式既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符合"以读者为主体"的服务理念,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交流,同时还增强了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受到读者大力支持。 (二)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意义。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把原来由图书馆馆员承担的一些工作任务转移给读者,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支出。同时也使图书馆馆员由浅层的服务工作向更高的信息咨询工作转移,提高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对读者而言,图书馆自助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服务需求,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获取图书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直接沟通,增加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还提高了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图书馆自助服务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它避免了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还避免了读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自助服务实现了馆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化图书馆服务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建设的改革对策 (一)加强读者自助服务能力。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实现不能积极依靠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建设实现,还需要提升读者的自助服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提升读者自助服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宣传力度,可以印发宣传手册发放给读者,也可以在图书馆循环播放自助服务器的使用教程,使学生的自助服务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制定自助服务方案。图书馆工作是面向读者开放,也是为读者学习提供自助服务的。图书馆要整合图书资源,制定自助服务项目。在原有的服务模式上,引进自助服务模式,不仅要保留原有馆藏纸质图书的布局原貌,还要将电子图书数据库导入自助设备中,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按照学校产、学、研为一体的战略布局来开发系统。在实行图书自助服务后,还要根据当前馆藏的实际情况以及读者的需求,来适时调整自助服务项目。如:自助预约、自助借还等,灵活机动地有步骤、有选择地逐步展开。 (三)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当前图书馆自助服务还没有达到无人看守的能力,它的运行仍然需要馆内工作人员的配合。目前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功能还处于从属地位,工作人员还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为了更好地创建圖书馆自助服务建设,更好地发挥自助服务的功能,必须加强自助服务与人员管理的有效结合,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图书馆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自助服务为培训的根本宗旨,对员工的工作理念、专业素质等内容进行培训,使其更好地满足自助服务图书馆的需求。同时,还有利于馆员更好的掌握自助服务技能,使自助服务系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满足读者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自助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极大地满足了当代读者需要,同时还解放了图书馆的人力,使馆内的人资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自助服务,图书馆首先应根据图书馆发展实际制定合适的自助服务方案,同时要加强读者的自助服务能力,最后,还要对图书馆员进行培训,保证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顺利地实施。图书馆自助服务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将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满足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馥榕.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探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2(4):82-84. [2]李琦.浅谈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J].黑龙江史志,2014(7):233-234. [3]莫亮.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建设的实践与趋势探索[J].黑龙江史志,2015(3):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