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民教育历史与今天


  人民教育,历史与今天
  颂明
  我们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教育的奠基和起步阶段,以普及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的人民教育理论及体系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缩小与世界先进教育水平差距的快速提高与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全面走向世界一流的阶段。
  1985年10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距今最近的一部最权威、最全面的关于一部关于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综合理论著作。教育编辑委员会主任是董纯才,副主任是刘佛年和张焕廷。其中外国教育部分的主编是滕大春,顾明远是四位副主编中的一员。这部著作对我国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根据地)教育及新中国30年教育作了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中国的教育,到1949年全国的高等学校只有205所。学生总数为1170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0%左右,全国人口80%以上为文盲,且全国教育水平差距巨大,非常不平衡。到了1982年底,全国高校715所,学生1175000人,另有1172000人在各种成人高校学习。儿童入学率为93%,基本扫除了文盲,全国教育水平差距趋于平衡。这标着中国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成就。
  第二阶段的起点应当是从1985年 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始的。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决策统一了认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的教育思想:"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共有高等学校2790所,成人高校348所,全国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325.2万人。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位。这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二阶段的教育成果。至此,我国的教育已经完成了从教育规模世界"垫底" 到办全球最大教育的跨越。
  以十九大为标志,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入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教育的重任,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到了今天中国教育人的肩上。这是艰巨、光荣而极富挑战性的历史重任,也是对当下教育人信仰、意志、创新精神的大考。中国的老百姓期待着我们的教育人能够向民族、人民和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期待着。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
网站目录投稿: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