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索
⇨⇦
【摘 要】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不足,结合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和南山区政府创建的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模式,分析其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找出对现有教育模式实践问题的突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现状;突破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其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课程单一,学校不够重视,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往往是以课外活动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这样有极大的局限性,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二是学校师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单纯依靠现有师资队伍或者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开展;三是课外实践不足,依托于传统的课外实践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经验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大学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缺乏新意,多是借鉴国外成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国内大学的特殊性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差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成熟的教育模式,在相关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再者,忽视了国内不同大学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的限度,采用"一刀切"式教育模式不适合当前我国双创教育的现状。
(三)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质量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但是就目前而言相关教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教育质量自然难以保障。二是相关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都没有从事过相关实践经验,多是以理论的形式教育学生,即使参与课外实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造成"双师型"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四)评估模式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较严重的倾斜性,重视教育过程,忽略了教育成果的检验,或者说对教育成果检验的手段过于单一,不够全面。首先,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成功与否多是看是否成功创业,创业的项目是否盈利,从而忽视了相关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在可持续方面的评估机制。其次,教师区分过于模糊,相关教育机构并未制定相应的划分机制来区分传统教师和双创教师的区别,造成相关教师定位不够准确,重视校内绩效考核、课题研究等,从而忽略了双创教育的实践性和评估的重要性。
(五)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扶持双创人才的相关教育模式,但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高校和政府对其重视不足,主要是由于双创教育周期性较长,不能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再者,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依靠学校的创业基金远不能达到现有的需求,众筹能力有限,缺乏宣传等。再者,学校缺乏与企事业单位的联动机制,政府没有起到拉动的作用,依靠校内现有资源局限性过强。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诸多难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想化,笔者认为可参考上图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即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长处,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实习、调度、返校讲座、针对性指导等相互合作的模式使得三方互相影响,互相收益,最终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链教育模式。
学校方面,以清华深圳研究生院为例,其在清华大学深厚的教育底蕴和教育经验的加持下,积极与深圳市南山区政府谋求合作,共同创建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该平台专为清华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毕业3年内校友)、在职教职工及其他校友的团队项目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融资投资和基础设施等专业性创业教育和综合性孵化服务的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旨在将高校创新技术要素、校友创业资源要素、政府公共服务要素、资本的融通驱动要素以及成熟产业链的高效集成要素等诸多要素实现充分聚集和有机的融合。
政府方面,针对该创业中心的双方共赢模式,获得了政府全方位的大力支持,给予政策、场地、基金、企业拉动等方面的大力帮助,比如,在政策方面就专业出台了相关通知文件,对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鼓励,同时,在保险、税赋、补贴等方面实施减免的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补贴,并提供相应场地构建办公地点和创业园区,积极号召相关企业派驻专业性技术人才对该平台学生给与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和帮助,极大的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在企业方面,依托于清华大学丰厚的校友底蕴,充分挖掘企业校友资源,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使得学校相关创新创业的课题项目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成果转化,形成学校排相关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企业派驻专业指导性人才来学校指导研发,使得每一个创新的好点子都能得到实践。
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和南山区政府共同构建的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探索积累了经验。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对现有问题的突破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有问题的研究以及清华深圳研究生院的相关模式探索结合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使得现有问题找到一个突破口,笔者认为该模式的构建可以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参考。
(一)打破固有思路,积极探索新模式
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模式固然可行,但是该模式的可复制性较低,在构建相关模式使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模式的经验,活学活用,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模式,但是总体而言,大学—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模式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对潜在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二)不断开发双创教育的优质课程体系
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课程,真正将其作为一门独立专业,将其纳入学校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其次,课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做到与基础课程紧密相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专业开设基础课程或者强化基础课程,聘请校外优秀的创业精英,成功的企业家来校分享经验,进行专业的课题讲座。第三,理论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撰写统一的权威性教材,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堂趣味化、实用化,根据学校学生基础知识的能力开展阶梯式教育模式,使其能接受、易接受。
(三)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对学生的教育成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其根本,也是关键。必须要求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做到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方面的理论、案例研究和行业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再者,要积极挖掘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精英来校做课程指导,要积极联系大企业的投资顾问,创业精英、管理人才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校相关课题的构建,使得优秀的课题项目能顺利开展,最终转化为成果。学校也应该定时检查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及时做出合理调整,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四)积极健全創新创业教育评估模式
对于学校双创教育的评估,学校要和政府联动,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做出一整套合理的健全的相关评估模式,例如,针对学生,要着重评估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成果,考察其在创业机会选择、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是否有实质性提高;针对教师,要将其区别于传统教师评估机制,使教师能在双创教育工作中一心一意,开拓进取,最终取得不菲成就。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
[2]马永斌.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1-54
[3] 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