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拖拉机,人力资源遇上心理学 很多人被问到「职业规划」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很………纠结: 表现得太踏实苦干了,可能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进取心。 职业目标描述得太明确,又会被质疑太在意外部激励而缺乏内部动机。 感觉怎么说都会错,说多一句都是漏洞。 其实,面试的过程就是在跟 HR "斗智斗勇"。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 Die! 那么,你真的了解「职业规划」问题背后,面试官到底想要知道什么吗?怎么回答才能巧妙迎合面试官的"胃口"呢? 关于「职业规划」,HR 到底在问的什么? 几乎在大部分的第三轮面试,总会被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说到职业规划,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设:弗兰克·帕森斯。 他于 1908 年在波士顿成立了一个机构叫"职业局",专门帮助年轻人梳理职业选择的过程。 为此他还出版了著作《选择一份职业》(choose a Vocation),向那些有志于在城市中发展事业的人们介绍了他的职业计划,并以此帮助人们寻求更合适的就业机会。 一百年过去了,现在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职业生涯的管理已由组织管理转向个人负责。 时代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世界部分工作将要被机器人所替代。这意味着今天还是人人羡慕的工种,明天可能就没了,那些曾经的朝阳行业,转个头公司可能就不在了。 就像你前天还想成为一个打字员,昨天发现王大妈都用上手写笔了,今天再看李叔叔都语音输入了,哪还有五笔、全拼输入法的事。 所以,你猜你的工作明天还有没有?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有机遇也存在挑战与变数,这导致部分互联网从业者跳槽比换伴侣还频繁。一年一跳都算踏实的,那你要如何做规划? 影响成功的因素诸多,包括各种外部因素,例如: 老板是不是你亲戚,你家庭背景如何,公司机会多不多,公司所处地域和市场占有率、发展阶段等等...... 但有些影响你职业成功的内在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从根本上未曾改变的,例如: 你的个性与职位是否匹配,你的兴趣、价值观和动机与职位是否匹配,你是否足够努力去完成工作了。 只有当这些与公司、职位相匹配时,才能走的更远。 回到「职业规划」类的问题,HR 最核心的关注点有三个: 1. 自我认知。你对自己是否了解?了解得足够充分靠谱吗? 2. 动机和价值观。你是否能接受"我们并不一定能给你公平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个现实? 3. 组织承诺。你到底能在我们这儿踏实干几年? 所以,在回答职业规划的问题时,不要表现自己有多么厉害,而要表现自己靠谱、工作稳定、心态平和。 如何回答「我的5 年规划」? 讲道理,HR 们并不关心你真正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他们更关心在未来的 3-5 年里,你是否能在这家公司稳稳地工作下去。 那么,如果你真想说说自己的规划,建议不要描述太外在的东西,比如职位、薪酬、管理幅度等等。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会对你有怎样的期待。 大部分情况下,员工在国内企业内的成长不像国外,你达到几年考核合格就一定给你晋升。也就是说,作为 HR 并不敢给你承诺几年一定能到什么级别。他们更希望看到你能有一颗踏实的心:当承诺暂时无法兑现时,也能坚守在这份岗位上。 所以,好的回答,既能看到你有事业心(成就动机),又能看到你有平和的心态(不必担心你一言不合就裸辞)。 再次强调:对于未来的规划,尽量不要主动谈及外在的职位与收入,着重表现内在的积累与成长。 回答示例: 我从一个小公司来到鹅厂,在这样一个大的平台,能够向周围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学习腾讯的文化,通过追赶他们,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人,我觉得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让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扎根鹅厂,在业务上做出更多的成绩,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有影响力。 如果 HR 追问,那职位上你就没有什么预期吗? 你可以回答: 谁还能没有职位的预期呢?但是我觉得职位和薪酬都是你到那个水平,组织自然会考虑到的。所以在职的管理人员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我觉得在我获得组织的认可之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在职之前,我觉得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扎根在这,成长起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让自己更有影响力。 我要是面试官,这样回答肯定让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