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人在读书时都在作文方面有难忘的经历:遣词造句有没有引经据典,文章铺排有没有步步升华,久而久之,作文就有了套路。最近,成都商报刊发了一篇文章,讲述了小学生的作文套路:开头动不动就"在我的一生当中";几个"高频词汇"不分时段和场合地出现,比如"眼眶湿漉漉""眼睛红彤彤";10多个孩子同时看到小男孩"让座";总有小卖部老板站了几天退顾客钱。(5月21日成都商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是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对于小学生满满的写作套路,全面否定是不理性的,毕竟这些套路是学生模仿的结晶。模仿是写作的开始,刚开始写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阅读作文选,借鉴优秀句段,采用经典案例,时之累积,模而仿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经验,便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来。 由此可见,套路不可怕,怕就怕在学生反复借鉴,而无以领会,只是奉行"拿来主义",而不能内化吸收,形成属于自己的"套路"。诸如一提妈妈,打伞必淋湿自己,半夜生病总是亲自背孩子上医院;写"高尚"就是公交车上,10个孩子同时看到小男孩子"让座";写"真诚",就是小卖部老板站了几天退顾客钱。这样的"套路作文",实质上就是"抄袭作文",小作者并非"我手写我心",而是为了完成作文,而照搬别人的案例、别人的素材、别人的写法,这种"作文"与学生的精神是割裂的,与学生的主体是分离的,与学生的生活是脱钩的。这样的"套路作文"已经不再是模仿的范畴,而是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是无意义的简单复制与抄袭,更是"假语文""假作文"的客观表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写作是对话,是学生与生活的对话,与世界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唯有真实,方见初心。学生只有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才是自己真实的作文,才能不见"满满的套路",才能写出真性情,写出真作文。 "套路作文"是学生对作文的应付,而在这应付的背后,恰恰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套路的乏力。如若作文教学不改革,教学不对路,那么,学生的"套路作文""抄袭作文"成风的现状就无以改变。 小学生作文教学首先应当解决写作动力的问题。现在小学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写作的章法,诸如,思想主题,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写作的确重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热情,写作的动力,较之写作的方法更为重要。只有学生想写、愿写,并坚持写,才能在长期的语言运用实践中揣摩写作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一些特级教师先行先试,已经走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诸如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周报",给予学生表达与展示的机会,宋运来老师的"童漫作文",给予学生表达的乐趣,等等。这些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改革,无不从学生的作文动机与写作欲望入手,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他们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自由表达,并通过大量的作文练习,让学生"在水里学游泳"。也就是说,教师不给学生人为设置写作的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得多了,便能写出来好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写作体验中,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掌握写作的技巧。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就要善于给学生解套,打破学生的写作束缚,放手学生自由写作,让学生在快乐写作中掌握真正的"写作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