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英国《卫报》网络版今日发表署名约翰·诺顿(John Naughton)的文章指出,互联网服务没有"免费的午餐",谷歌、Facebook等公司打着"免费"服务的幌子,其实是通过另一种资源从用户身上获利,这种资源便是用户的个人信息。 以下为文章全文: 物理学有牛顿的第一定律(亦称惯性定律),即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而互联网服务同样也存在"第一定律",而且更容易理解,那就是这个领域没有"免费的午餐"。 奇怪的是,谷歌、Facebook、Twitter和其他"免费"服务的大多数用户似乎只是朦朦胧胧感觉到这一定律的存在。例如,Facebook负责管理7.5亿用户的页面,以便使其中一多半用户可以每天访问和更新他们的页面。 完成这一步骤需要运算和通信资源(如服务器、带宽和技术人才等),这些所谓的"免费服务"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但我想大多数Facebook用户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且这笔成本绝非小数目,每个月高达数百万美元。这笔投入被称为"烧钱率"。 这一词汇源于投资者,他们不断疯狂地向股市投入现金,或持有高利润企业的股票,寄希望于在股价上涨时获得巨大回报。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深受全行业推崇的策略就是"尽快形成规模"。但是连火箭科学家都知道,尽快形成规模的最佳途径并不是提供免费服务。但谷歌、Facebook和Twitter恰恰就这样做了。 这就带来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如何将所有这些"免费搭车者"变成收入?每个人迄今所能给出的唯一答案便是—广告。但这种策略又是如何奏效的呢?目前为止,答案就是:谷歌的广告收入十分丰厚,Facebook具有一定的广告收入,而Twitter根本没有。 谷歌的成功源于一个事实:即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向用户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如果弹出来的广告与用户搜索的东西相关,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去关注。Facebook向广告商提供的一大卖点便是,它清楚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样从理论上讲,就可以发布根据每一个用户量身打造的针对性广告。 至于Twitter的广告策略,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付费服务的商业模式就充分利用了他们所掌握的用户信息。具体来说,如果用户使用"免费"服务,那么他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他们本身(更准确地说是用户的个人信息)已成为这些服务的产品。 现在大多数用户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免费服务"在某种程度已变得更具侵入性——无论是对默认隐私设置进行修改,还是对更改用户更新和新闻流的方式突然进行调整。最初简洁、清晰的用户界面,突然看上去杂乱无章,但一切调整的背后都有其特定目的,那就是悄无声息地加强对用户的控制。 如果人们是Facebook或谷歌的用户,他们会注意到这种趋势。但Twitter似乎仍然没有加入Facebook或谷歌的行列。事实上,Twitter自上线以来用户界面变化的确不大:仍然是清晰、直观。这并不是因为Twitter的管理层比扎克伯格更具人性化,而是因为这家微博客网站尚未找到如何从庞大的用户群获利的办法。 Twitter陷入了与不少互联网企业一样的两难境地:从采用从用户身上盈利所必需技术的那一刻起,许多Twitter用户就会马上意识到这种侵入性便是他们为获得"免费"服务所必需付出的代价。当然,Twitter大可不必这样做,它可以探寻另一种商业模式:让用户为在线服务支付一定费用。 例如,电子邮件管理网站pobox.com就采用这种服务模式。Pobox.com的服务虽非免费,但35美元的年费相信不会对任何人构成负担。用户可通过Pobox.com将电子邮件转发到任意数量的设备和服务,同时还可以拦截垃圾邮件。而且,这家网站的用户界面简洁、直观,过去几年也曾做出过大幅改动,但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 然而,Pobox.com最令人称道之处便是,它采用非侵入式解决方案,原因很简单:其商业模式不依赖于挖掘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广告目的。它遵循互联网服务的"第一定律"。所以说,这个领域不存在"免费的午餐"。 原文来自: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