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成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的作业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必须深入思考作业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自身设计、布置和评价作业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仿例题做的题目太多,趣味性和创新运用的题目较少,很多学生对做作业没有兴趣,简单重复地应付完成,不求甚解,因此,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单纯计算的题目太多,应用表达的题目较少,缺少对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展相去甚远。 3、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太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较少,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没有充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没有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此外,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机械掌握也使部分学生会对数学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往往只给一个对或错的评价,学生往往不知道错在何处,为何出错;对的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简单的打个" √"或" ×",给学生的很可能只是雾里花和水中望月。 2、"怎么搞的,连这个都不会。""你就知道玩,看看别人,什么时候你也能像他们一样"。老师带有贬义、鄙视和打击性的评价让一些学生丧失了应有的支持,使得他们对自我的价值满腹疑虑。这样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否定性的环境中,他们的学习生活就像在走平衡木,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其结果是,他们或者消极地、貌似温顺地屈服,或者采取一种极端的防御姿态,我行我素。 3、在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中,评价主体单一、固定,一般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家长对情况也不甚了解。结果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抱着单纯的任务观念,做完了事,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设计 1、作业内容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当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2、数学题目蕴涵游戏。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并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摆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自然不同,在动手完成作业中,学生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这样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改变了计算题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3、相关学科融会贯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候,应当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加强数学与自然、语文、绘画等学科的融合,从而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比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如山在水中的倒影,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数学作业,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个体化评价 1、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数学作业评价中,为了杜绝简单化的做法,不能只给出一个简单的对错评判,提出肯定性、建设性的建议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每一次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所谓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就是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基本情况,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要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在接手班级时,需要事先将教师自己的一些批阅习惯告诉学生,同时不妨精心设计一些批阅符号,批阅符号的设计既要准确、多样,也要形象。如用 A、B、C表示對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用 + 、-来表示对学习态度的评价……多样化、形象化的符号总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做作业也就不再成为一种完成任务的负担,反而能激起学生的一种期待和渴望心理。 2、尊重个体差异。也许正因为学生的不够完美,才需要教师具有艺术性的工作。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抱以一种平常心,学生的错误不是他们的责任,这是他们学习道路上必然出现的磕磕绊绊,同时也暴露出我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批评学生的错误的同时,也应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否定学生的表现,不如去体恤学生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姿态必须改变,改训诫为聆听,让学生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表述出来,仔细聆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原因,然后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作出参考性的应答。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评价。在作业评价中,学生不仅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及时的评价,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整理和修正中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目的。自评、互评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学生观念的转变,即做作业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为老师做事。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作业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创造发展的舞台,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