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纸书是文化的母体


  随着数字印刷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主体都希望通过一些新的尝试,去参与出版业的未来。一些新鲜的形式或噱头不断涌现,比如众筹出版、自出版等。对于这些现象,应该从出版的本质层面进行分析。出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是一种纯粹的商业盈利活动还是出于知识发布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如果想二者兼而有之,这非常难。
  国内有不少公司和机构在做类似于"自出版"的尝试,比如曾经热闹一时的微博书。自出版活动在出版政策法规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家都知道正规出版物必须要有书号才能出版,否则就是非法印刷品。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瞄准退休群体,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个人诗集、工作回忆等产品的印刷服务。从虎彩来说,我们还不会对这一类的自出版业务感兴趣。
  出版行业确实在涌动着新的潮流和现象,但是其中也不乏概念炒作。我的观点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它是一个知识型产业,不管传播的形式是纸质还是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甚至碎片化的微信、微博,最终还是要指向一个系统化的知识集合体,也就是说内容生产的群体才是真正掌控出版生产行业的。
  现在新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手段让图书出版业和平面媒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形态转变,比如纸书的分销渠道在萎缩,比如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数字阅读领域。似乎大家都在唱衰传统印刷和纸质媒介,然而我想说的是,真正的作者到底有多少人在哀叹这个行业走下坡路?为新技术欢呼的应该都是"80后"和"90后"群体,而作者群主要还是集中在"50后"、"60后"、"70后",他们应该还是更倾向于把传统纸书作为知识传递的介质。
  纸书出版是很多文化形态的母体,比如要进行影视创作需要一个好的脚本,这个脚本就是传统的纸书,就是一个手稿。还有音乐、绘画的创作都是由传统的文字和纸张结合延伸过来的。然而现在,传统出版在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出版行业真正有竞争力的人,还是来自于那些脑袋里有想法、知识能够迅速聚拢的人,这些人在行业里才会有最强的生命力,只不过这部分人会把他们的智慧转换成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传播。
网站目录投稿: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