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痴情的游子,不论在他乡多么辉煌。也都有眷乡情思,儿时的乐园,养我育我的地方。家乡是摇蓝,乡音是催眠曲,那里的水像母亲的乳汁,脯育着懵懂儿女。家乡是母亲的怀抱,是放飞的风筝线连着的地方。不论你童年是否幸福,那里己烙在你的心头,刻在背上。饮水思源,乌鸦反哺。梦在远方,根在故乡。那村头白发飘飘的老者,牵着一只小手。在晨风中,在夕阳下,在风雨里,望向路与天连接的地方…… 俗语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管你南漂还是北漂,不论你是人上人,还是人海里的无名客,不言你是否又有第二故乡,你总是故乡人,身体里流淌的总是故乡奶汁孕育的血液。每当月圆的夜晚,总是在异地的城市里,思念故乡。月亮就这一颗,她把光辉无私地献给大地,不分山川河流,不分天涯海角。游子的心中,故乡的月儿难道不是最圆的嘛…… 沿省济枣公路前行,中途下车,长峰又回到了故乡。 从省道下车要步行五公里,才能到家。他谢绝了路边拉客的车夫,沿途慢慢走着。几年没见,路边村子里瓦房都成了二层平房。原先泥泞的沙石路,也都铺成水泥路面。两旁小树又长高了很多。眼晴看到的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一片春色在人间。 小满季节的田野,麦浪如潮。万千麦穗在夏风里摇曳,一眼望不到边的绿。不远处,一座新立的大石碑矗在几堆旧坟旁。碑顶披省红绸,碑的正面刻满字,靠下方一排排人名刻在上面,还有立碑的日期。这就是最近在乡村流行的"老祖碑"吧!有些家族大的同姓人,由几个年长和认为有修养的人倡议。每家捐一部分款,请工匠在祖茔旁,树上这样一座方碑。记录家族的往事,把几代人的名字都刻到上面,向人们展示着。立碑仪式挺隆重,有乐器班子,有炮,还给石碑披红,摆酒筵。也许办的越隆重,越显示家族的兴旺。一时间三村二庄蔓延开来。 时代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同时,也带动了某些个人意识的潮流萌发。前几年兴起姑姑给侄子送盘子,姥娘给外甥买碗,爷爷给孙子买银鱼,儿媳给婆婆买鞋……不胜其数。人们逐潮流的同时,也淡薄了思想意识。现在生活好了,谁在乎这三瓜二枣。常说谎言止于智者,现代人都很聪明,大概是无奈的无知吧?追潮的同时,忙坏了一些生意人,他们也在为自已创造的奇迹而偷偷的乐吧?网络的快速发展,跟风已成的髦。一则不确定来源真实与否的帖子,在几十分钟内能传遍各地,真是潮流在时空流行。人们的意识也在流行里。只要是流行的东西,大多数人认为时髦。难道春天里流行的感冒,也是时髦吗? 穿过一座跨河大桥,河南岸就是杜庄,长峰终于到了家门口。站在这座大桥上,望着沙河里流淌的清清河水。岸两旁高大的白杨树,谁家把鸭子赶到水里,还有许多摸鱼的儿童。这条河及这架桥,还有许多故事呢! 十九世纪初期,老祖父在杜庄这块地方扎下根。凭一手木工活,再加上毅力。勤劳节俭,精打细算。到三十年代,村子里已置下几十亩地。养了十几头牛,在连山上买了草场。也算得上殷实之家。我们家族中祖传手艺,独木轮推车享誉四乡八村。在那个年代,这种车子算是最先进的。 随着家境的改变,写字记帐成了难题,老祖父从多年生活教训中,悟到家中得有读书人。于是父亲作为长子孙,就被送到学堂里读书。 解放后,私有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村中成立木业社,爷爷和二爷爷及其它叔叔们都在继承木匠手艺。跟着学手艺的大有人在。 父亲是个文化人,在村子里成了会计,那时都是挣工分,到庄稼收割后,堆在场里。按劳动工份算帐,分摊粮食。当时读书人很少,算算记记就归到父亲身上。 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嫁到家里第二年,就被爷爷奶奶分家了。在现在老宅的地方,用石头砌墙盖了一间草屋。那时节,村里壮老力每天挣五分工分。母亲体格好,再加上一米七五身高,总干男老力的活。大多人都比不过她,勤俭持家落在母亲身上。父亲本就文静,再加上村里事情太多,红白事总请到他。也落得清闲一会,一切都推给母亲。当时经济落后,地里收获的粮食,除去上缴公粮。分到每户的仅够维持生活。爱面子的母亲,不甘人后,总把各种事处得有条不紊。可能是生活压力,母亲学会了抽烟。当的村里种有黄烟,到秋季就编成一竿竿的,放在烟屋里熏烤。烤好后,用一张废纸包上烟丝,卷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锥形,好多人都在吞云吐雾。那的没有电,一到晚上空闲时间。就有走方艺人,说书大鼓什么的。母亲虽不认字,但古今道理懂得很多。也为我以后打下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景秀丽的山乡村寨,民风淳朴,物华天宝。长峰故乡东南西三面环山,有两条溪流从南山穿村过山,汇入村北沙河流向西方入湖。北面地面开阔,成U形状。在村北五公里省道穿径而过。东边小溪从山上汇入鱼台庄水库,再向北经上辛,下辛村西北行。西岸是一座孤立的富山,富山上果树遍野,山林茂盛。山上有两间小屋,里面住有守林人,这山上埋有烈士遗骨。也有许多故事传颂。小溪穿山过村向北行自陈庄向西转弯,经杜庄洪庄,由红庄村西向北于西边溪流汇聚向北入沙河。 沿南山边道向西行二公里是黄庄郭庄,这里山区更是奇观,山连山,山靠山。道路曲折蜿蜒。林壑优美,悬崖峭壁。是影视基地,在这里拍过多部电影电视剧。西边溪流过黄郭二庄,向北入寒山水库北行。于东流汇合北经西岸陶村入沙河。这条沙河河宽近三百米,每到汛期,由上游山汇聚而至的大水,经常冲走沿岸房屋树木。 有一年汛期,几名解放军战士执行任务路过这里。由于急着赶路,被洪水将一名战士冲走。多亏北岸一姓任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才得脱险。部队上专门在河北岸沙滩上放了三晚电影。邻家三叔结婚前夜,下了大雨。一夜之间山洪暴发,天明新娘被隔河北岸乱起来,最后还是几个水性好的,让新娘坐在大水缸里。几个人凫水推护水缸,才接到南岸。 一九七五年,在县乡各级政府领导下,修建了一座大桥。当时县长也曾亲自上阵,近一年时间才修建好。乡亲们终于真正走向外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