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好好说话避免暴力沟通


  职场宝典 2018-03-04 09:56:41
  "世上有两种沟通,一种是没有爱的,一种是为了爱的",这句话出自台湾森林小学校长朱台翔写的教养书。
  在后半句,她说:没有爱的沟通,其实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谈判",为了爱的沟通,其实不止是沟通,而是爱的传递。
  正确的沟通方式是要让对方相互了解,进而相互疼爱,相互帮助。
  若是借沟通之名,行"命令",批评","教训",甚至"发泄情绪"之实,那就极有可能造成对方在情感上或精神上的伤害,其影响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来得更严重。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可以说,朱校长"为爱的沟通"的主张和非暴力沟通是相通的。
  从暴力产生的根源来看,《非暴力沟通》一书提出的观点,"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而杜绝暴力的沟通方式,意味着要让爱融入生活。
  众所周知,爱是人的基本需要,但爱的功课却不是所有人都修够学分的。
  在爱和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甚至如何"投其所好",而这几个方面,也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不厌其烦谈到的。
  所以,一起来读这本书吧,尝试非暴力沟通开始,和自己对话,和别人相处。
  一种沟通模式
  看到不符合价值观的行为,可能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
  如果有人开车横冲直撞到我面前,那他就是"混蛋"。
  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
  告诉别人/自己,不管是否喜欢,有些事不得不做。
  ……
  看到上面几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道德批判,回避责任,进行比较或者强人所难,具体到语言上,如使用"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的表达方式,在《非暴力沟通》里将这些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地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从谈话和聆听这两个动作作为开端,一方面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关切地倾听他人,进而形成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互动循环。
  不管是理解自己,还是用非暴力沟通来改善人际关系,其精髓在于对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的觉察,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四个沟通元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
  1 / 观察
  仔细留意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的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非暴力沟通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而是提倡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忌讳以偏概全,以小见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观察与评论的区别。
  2 / 感受
  就和积极聆听中的回馈语都是用"你"开头一样,"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都是用"我"开头。
  这里的真实,是指当时最直接的感受,像"我很难过","我很着急",而"你不爱我了""你不懂事"都是后来才引发的。
  被误解的想法,可能对应的是着急的感觉,被忽略的想法,可能是感到难过,在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中,需要我们区分哪些是想法,哪些是感觉。
  说出感受的另外一个难点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察觉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又或者不敢去承认自己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在用非暴力沟通来对话,可能会很变扭,甚至觉得矫情,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都把真实而脆弱的一面能隐藏起来了,藏到后来甚至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实的感觉和需要。
  要记得适当的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3 / 需要
  五色鸟在NEP工作坊中谈到:爱一个人,是没法直接给予对方爱,而是给予对方所需要的,让对方自觉地产生爱的感觉。
  这就像广告界里的名言:要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你不能强迫一个人购买,你只能让他觉得自己想要这个东西,不管是出于跟风,还是出于产品喜好,或者其他原因。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是,感受是源于自身的。
  那个"感",就是基于事实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表达悲伤也是人的基本需要。
  4 / 请求
  最后一个元素是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具体行动),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
  例如,在家庭中,希望对方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来陪孩子,其请求可以是: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里陪孩子(嗯,可以借鉴下SMART原则)。
  有时候,可以请求反馈,来确保双方在同一语境来理解谈话内容,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
  这里需要区别的是请求和命令,不想让沟通过程前功尽弃,这个不能马虎。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三种应用场景
  书里提到的沟通应用不仅仅是这三种,只是选取三组来体会下非暴力沟通和其他沟通方式有何异同。
  1 / 爱自己
  要培养自己的爱,转变自我评价很重要,我们的改变是出自对生命的爱,而不是愧疚或自我憎恨。
  "我应该早点知道","我真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我必须要加强锻炼了",像这两个句子里的"应该""必须"都是让自己陷入责备和强迫,其言下之意,还是回到尚未被满足的需要。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又在痛骂自己: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转念问问自己,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是直面苦难的强有力的武器,推动我们去考虑如何满足需要,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如何爱自己?书里提到的另外一个深得我意的方法是,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直接上方法。
  2 / 表达愤怒
  当你不喜欢他的行为时,请问自己两个问题:我希望他怎么做?我希望他基于什么原因做我希望他做的事情?
  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需要未被满足,因此,当愤怒来临时,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其关键还是回到自身的需要,即便不说出去,也要自己明白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生气了。
  这方式同样适用于治疗自己的丧。
  3 / 表达感激
  表达感激的思路,同理可用在表达赞美,有事没事,多夸夸人~
  最后,再来分享下书里一个关于人生三阶段的提法。
  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在这个阶段,常见的是委屈,甚至牺牲自己来满足别人的需要,相信自己要为他人负责。
  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到了这个阶段,发现迎合别人的日子那么憋屈,意识到要捍卫自己的权利了,即便会和他人的需要相违背。
  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真正的乐于助人,会帮助别人,不是因为迎合,而是出于爱,在能表达自己的情况下,真正自由而快乐的选择。
  今天微博刷屏的一句话是:你太好相处,可能只是因为隐藏了自己。但愿我们都能时时刻刻做生活的主人,即便是需要隐藏,也必须知道自己藏的是什么。
网站目录投稿:若枫